一、爭取政策,形成合力,為學校體育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省委、省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泛征求意見,省教育廳起草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經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建立了學校體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教育廳等11個省直部門參加,每年組織1~2次青少年體育工作聯席會議。設立了省財政學校體育設施配備經費專項,用于農村和貧困地區學校體育設施的配備。成立了湖北省“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和內容。即以班級和校園為陣地。以實施《健康標準》和《課程標準》為主線,以體育大課間,課余體育活動和“三操”為平臺,全員參與“陽光體育運動”,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健全評價機制、開發體育資源、加大經費投入、提高教師質量,切實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的落實。
二、科學管理,完善機制,確保學校體育工作的地位
我省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落實保障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作為規范辦學行為的重要內容,強調“五個嚴格”,即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嚴格教學用書管理,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嚴格控制課外作業量,嚴格執行作息規定,保證學生每天8~10小時的睡眠時間。做到“四個必須”,即學校必須按課程計劃開足體育課時,每天上午必須安排70~80分鐘的體育活動;必須每天安排25~30分鐘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必須安排學生1小時體育鍛煉。實行“三個不能”,即學校體育工作評估不合格,學生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地區和學校,不能評為先進單位和示范性學校,主要負責人述職不能評為優秀。
三、因地制宜,創新活動。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
我省在實施“陽光體育運動”中,確立了小學小游戲、小集體、小場地、小器材、小活動量;初中多組織、多活動、多團隊項目、多組織引導。高中多實踐、多層次、多種類、多體育競賽的課外體育活動形式。通過開發體育資源,組織各地自創自編了韻律操、器械操,開發了跳木樁,抖空竹等100余種小器材,數量達100萬余件,體育資源的開發,豐富了體育活動的內容,滿足了學生VskZhqE5d6w8m8rGlbAIVA==的鍛煉需求。自去年以來,省級教育、體育局部門開展了20余項體育競賽活動,各地開展了160余項體育活動,經常體育鍛煉的中小學生近600萬人,有9000余所學校開展了大課間體育活動。
四、緊跟形勢,突出重點,落實學校體育的基本要求
一是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納入政府教育督導指標,作為評價教育工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體育考試的內容,作為學生畢業、升學的重要依據。二是積極探索體育考試的新機制,我省制定了《體育考試實施方案》,采取考試項目與《健康標準》相結合,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相結合,考試成績與平時體育課成績相結合的辦法,體育考試成績平均按40分計入升學總成績,促進了學校體育活動的落實。武漢、仙桃市的考試辦法受到教育部的肯定并被確定為國家試點單位。三是促進城市、農村學校體育協調發展。我省襄樊市和武漢市被教育部授予國家級課外文體活動示范區。襄樊市90%的農村學校建設了不同規模的體育園地,其中示范性學校150所。武漢市政府兩年投入300萬元,為100余所學校添置體育器材設備,向社區學生和居民開放,發揮體育設施的綜合效益,受到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的充分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