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三項制度,強化政府對學校體育監管職能
為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的職能作用。政府出臺了三項監督管理制度。一是增強青少年體質聯席會制度。二是學校體育督導評估制度;三是創建體育特色教育學校管理制度。
二、深化四項改革,提高學校體育工作質量
為全面提高學校體育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針對學校當前體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四項改革工作。
一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從體育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改革、體育教具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
二是深化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改革。我省早在1991年就開始進行初中學生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改革。2007年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做了適當的調整。制定了我省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學生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新方案,較好地解決了“弱化體育教學”的弊端。 首先,將體育考試的30分改為60分,計人初中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的總成績,使分數增加了權重,提高了社會關注度和學生、家長的重視程度。同時,做到初中階段每年都有督促檢查性考試。其次,把身體測試項目與設立鍛煉項目有機結合,督促學生到操場去鍛煉,享受陽光運動的快樂,增進體質健康。第三,為預防學生體育傷害和普及互救常識,增加了體育衛生常識考試內容。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各級政府正在運作校方責任險的落實工作,維護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
三是深化學校體育競賽改革。不斷探索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競賽內容和組織形式,改變原來只有少數運動員參加各種比賽的現象,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
四是深化大課間體育活動改革。具體做法是:在時間安排上,按本校實際可安排上下午各一次,保證每天一小時;在組織形式上,可打破三段結構靈活安排,增加班級、個人活動;在內容設置上,增加自主選擇的范圍;在運動項目上,注重科學性、趣味性、實效性,在活動環境上,如音樂配置、場地分配、著裝和器材利用上,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鍛煉氛圍,激發教學創新意識和學生參與熱情。
三、推進五項工程,加大素質教育力度
一是推進學生陽光體育健身工程。全面實施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的遼寧省“學生陽光體育健身工程”,嚴格執行國家要求的每天一小時鍛煉時間,通過體育教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等形式,營造“人人都參與、班班有項目、校校有特色”的生動活潑的校園體育新格局。
二是推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工程。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內容、評價標準的調整,在2007年完成任務培訓和測試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測試、上報國家數據庫數據的準確與真實。
三是推進中小學生課外文體工程。借助營口市、鞍山市全國中小學課外文體工程實驗示范區經驗,在全省推行體育藝術“2+1”項目,使每個學生切實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
四是推進農村學校體育工作質量提高工程。為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質量,我們已制定農村學校體育工作長遠規劃和近期工作安排,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逐步改善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辦學條件,全力推進農村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全省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普遍提高。
五是推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程。全面啟動遼寧省“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程”。用5年的時間,在完成體育后備人才學校部局和項目調整的基礎上,確定一批省級小學和初級中學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學校,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工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