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體活動如何在狹小的空間里求得生存并發展壯大起來?作為一所農村寄宿制完全小學,我們在不斷摸索中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近年來,我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結合學校自身實際,致力走“以文體活動為載體,以強身健體為根本,以全面發展為宗旨”的特色之路,不斷開展適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外文體活動,讓校園“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把校園營造成為少年兒童歡快和諧的樂園,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充滿樂趣的文體活動中逐漸強壯起來,讓學生在快樂幸福的環境里逐漸茁壯成長起來。
一、校正工作思路,積極掃除阻擋文體活動的攔路虎
如何拔掉制約學校文體活動開展的釘子,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文體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學校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校之長的辦學理念和工作思路。為此,我們多次召開校委會,從思想上統一認識,在行動上步調一致,制定并通過了開展文體活動的三個原則,即針對債務沉重問題,我們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因陋就簡,變廢為寶”的原則。針對應試教育的制約問題,我們提出“立足學生發展的長遠目標,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的原則;針對安全方面的顧慮,我們推行“加強學生安18xHN3MWi/eMPePv4xWk6w==全教育,學生活動全程監控,摒棄因噎廢食”的原則,從而為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依托興趣小組。廣泛開展體育藝術“121”活動
近年來,我們結合自身實際,在全體學生中廣泛開展體育藝術“121”活動,即要求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每個人每天至少保證有1小時的文體活動時間,至少參與2項體育活動和1項藝術活動。為了切實把這項活動落到實處,我們開設了武術、棋類、球類、舞蹈、音樂、書法繪畫、手工制作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項目,并以之為主要內容成立了8個興趣小組。我們還聘請了在體育、音樂、書法繪畫等方面有專長的校內外人才擔任學生的輔導教師,并硬性規定每天下午第二節為學生活動時間。每到下午第二節下課鈴響后,校園就成了沸騰、歡樂的海洋。
三、立足傳統項目。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我們把挖掘開發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我們開展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重要的生成資源。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踢毽、跳繩、滾鐵環、轉呼啦圈、拔河等傳統體育項目。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創新,增添花樣。像跳繩運動,有單人雙搖和雙人單跳及雙人搖五人、十人一起跳等花樣,既鍛煉了身體,又充滿了樂趣,更培養了學生的步調一致和團結協作意識。在開展轉呼啦圈運動中,學生的轉數越來越多。不少學生還自加難度,一人同時轉2~3個呼啦圈。
四、開發廉價資源,不斷增設學校文體活動
盡管因“普九”債務沉重,學校財力捉襟見肘,但我們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因陋就簡,變廢為寶”的原則,不等不靠,緊縮開支,利用學校布局調整,周邊學校撤并的機會,把撤并學校的廢棄器材廉價收購過來,進行維修,補充添置了組合架、單雙杠、平梯、籃球架、乒乓球臺等體育器材。我們還到學校附近的修車廠低價購買了一批報廢的舊汽車輪胎,搭起了輪胎迷宮。我們還發動教師,自己動手,把學校的邊角廢料樹木進行加工,鋸成一截一截的矮墩子埋植在操場一角,就成了傳統古樸的梅花樁。廣大教師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描畫了趣味橫生的套圈圖、田字格活動圖、八卦陣圖……特別是我校六年級學生,他們就地取材,信手拈來,拿自己吃飯用的缽蓋和筷子當器材,自編自創了碟子舞;利用校園竹林的竹子,創編了具有濃郁少數民族風采的竹桿舞……全體學生在新增的文體項目中盡情活動,強身健體,感受新奇,體驗快樂。
讓校園“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近年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我校培養和造就了大批“合格+特長”的人才。全體學生在文體活動中強健了體魄,陶冶了情操。學會了交流,增長了才智,校園變成了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全體學生在這充滿生機的校園里快樂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