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競爭力是現代企業應具備的能力中最重要、最關鍵和最根本的,它的強弱決定了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命運。文章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理論發展和內涵進行了闡釋,并對企業如何構建核心競爭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評估;構建
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是建立在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技術、管理、文化等在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仿效,并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長盛不衰。因此,研究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及其構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與特征
(一)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核心競爭力在形式邏輯上是一個主體性概念,分析的結果直接服務于企業的戰略管理和企業決策。由于研究者對所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對核心競爭力的表述出現了不同的流派。如資源流派、技術創新流派、知識流派、組織流派、文化流派、流程流派等等。盡管不同流派闡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不同,概念表述各異,但不外乎將其視為企業的一種能力,體現在各種載體中。本文主要采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的觀點。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中指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尤其是有關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核心競爭力既關乎多種技術流的協調整合,也關乎工作的組織方式和價值傳遞。核心競爭力的定義強調的是學識,這種學識涵蓋了企業經營中技術和組織兩個方面,是有關如何開發各項關鍵資源,不斷提升企業能力,并將資源和能力協調整合,使其扎根于組織之中并持續產生競爭優勢的學識,并且這種學識處于不斷積累的狀態中。因此,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動態的、進化的發展潛力,是企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的能力。
(二)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如圖1)

1、資源。企業的基礎是資源,資源是企業創造價值活動的基本元素,要強化企業的能力,首先必須獲得優質資源。其主要包括實物的資源和人力資源。
2、必要能力。必要能力是來自于資源的運用與組織的流程,其實質為使用資源去執行任務與活動的才能,如“柯達”的必要能力是成像技術的運用。因此,必要能力是部門性質的能力,屬于以職能為基礎的運作層次。
3、成就能力。成就能力是指經由許多的理解與學習累積而成的知識,它由技術、訣竅等組成,是營銷、研發、生產制造與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必要能力的整合,能使各層級與各部門緊密合作,既是多種業務或多種產品的平臺,又是跨職能部門流程的重要角色,目的是為顧客提供附加價值。其具體表現為將各種企業職能管理活動加以整合協調。
4、核心能力。這是競爭能力的最高層次。核心能力是企業競爭能力的進一步整合,它是跨全部業務部門(SBU)邊界的能力,是全部SBU共享的技能和知識,是組織中的集體學習,是不同SBU競爭能力的整合與協調。它是企業一切知識最深層的內涵,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投入、學習才能培養出來。企業內部的核心能力是很難用語言或文字來描述的,平常所說的某企業的核心能力是技術創新能力,某企業的核心能力是營銷能力等等,實質上說的是這個企業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核心能力不是組織活動本身,而是凝結在這些活動上的特殊學識和技能。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現形式集中反映在企業的競爭優勢上,而競爭優勢的取得是以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市場營銷活動、內部成本控制活動等直觀反映出來。進一步地說,一個企業的核心能力要轉化為外在持續競爭優勢,應同時具備核心要素本身、環境、時間和終端成果四方面的條件,其中核心要素本身在整個能力培育過程中也是不斷積累和成長的。
二、核心競爭力的特征
(一)價值性
資源的價值取決于開發成本,也取決于機會成本。企業在以低于價值的價格取得一項資源時,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具備了一定的必備條件,然而,若企業的能力沒能隨之得到提升,錯過了開發這項資源的時機,那么,資源隨時間的推移不斷貶值,市價下降,核心競爭力又將回到了原來的低水平。
(二)稀缺性
如果一種特殊的資源由眾多競爭企業所控制,那么這種資源就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家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相反,具有價值但普遍存在的資源將產生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均勢。關系到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如果不具備稀缺性,那么將沒有一家企業擁有競爭優勢。
(三)難以模仿性
企業擁有有價值的、稀缺的資源可以獲得競爭優勢,但這種競爭優勢是否持續,取決于資源是否具有難以模仿性。在現實中,許多有形資源很容易被模仿,而基于團隊工作、文化和組織程序的無形能力則很難模仿。比如,企業的銷售網絡可以被對手復制,而品牌及信譽等資源卻獨一無二。因此,在打造持續競爭優勢時應重視并開發難以模仿的能力。
(四)不可替代性
企業即使擁有了難以模仿的能力,打造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倘若這種不能被輕易模仿的能力能夠用其他方面的能力將其輕易取代,并且產生相同的競爭優勢,則這種能力還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不能使企業產生持續的競爭優勢。因此,核心競爭力是不可代替的。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評估
(一)市場層面
主要包括核心業務和核心產品兩個方面。衡量核心業務的指標有:企業是否有明確的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是否能為企業帶來主要收益;主營業務是否具有穩定的市場前景;企業在主營業務中是否有穩固的市場地位。衡量核心產品的指標有:企業是否有明確的主要產品;主要產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主要產品是否有很強的差異性和品牌忠誠度;主要產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主要產品延伸至其他市場領域的能力。
(二)技術層面
主要指核心技術或創造核心技術的能力。其指標主要有:企業是否有明確的優勢技術和專長;優勢技術和專長具有多大的獨特性、難以模仿性和先進性;企業能否不斷吸取新技術和信息,以鞏固和發展優勢技術和專長;優勢技術和專長能否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競爭優勢;優勢技術和專長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企業能否基于核心技術不斷推出新產品。
(三)管理層面
主要指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能力,即企業的成長能力。其指標主要有:高層領導是否關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如何;企業是否有充足的各類技術管理人才;企業對技術人才隊伍的激勵機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業是否有追蹤和處理新技術及相關信息的系統和網絡;企業是否有圍繞強化核心競爭力的各層次培訓體系;高層領導是否關注市場及其變化趨勢;高層領導是否有不斷學習與進取的精神;企業是否有明確的長遠規劃;企業是否有有效的運行控制系統。
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一)組織學習:核心能力建立與提高的根本途徑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認為“核心能力是組織中的群體學習,特別是如何協調各種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術流。”這說明,在某種程度上,組織學習與核心能力是重合的。Helleloid和Simonin(1994)詳細論述了組織學習、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的關系,明確提出組織學習是建立與提高核心能力,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他們從組織學習的過程,即知識的獲取、處理、存貯與應用,來講述如何通過組織學習提高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內化于企業的整個組織體系,是企業長期系統學習的經驗的積累,且需要不斷學習、創新的機制作保障,因而組織學習是企業構建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二)創新:核心競爭力的動力
創新與核心競爭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創新主要解決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動力問題,是核心競爭力最強有力的保障。創新的重點應放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對現有產品不斷改進和對新產品的開發,改進企業價值核心能力的活動和過程,達到價值提升的目的。尤其是掌握核心技術對企業提升競爭力至關重要,它是企業在市場中取得超額利潤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實行管理創新則是構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它包括建立一整套解決問題規范的制度管理創新、形成獨特文化的文化管理創新、建立激勵等機制的機制創新以及質量管理創新等,通過創新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增強企業的活力。沒有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構建的保障
發展先進的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念、企業行為準則、企業目標等。企業文化是企業經營管理最深厚的底蘊,通過蘊藏在企業活動背后心理、倫理、傳統、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影響著企業員工的行為。企業文化所涉及的領域和影響的范圍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密切相關。因此,企業應注意吸納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化成果,結合本企業實際,創造性地建設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激發員工的智慧、活力、創造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使企業不斷實現更高的戰略目標。要樹立全新的企業管理理念,就要進行管理觀念更新。知識經濟的到來,使企業管理的對象、范圍、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以資本管理為中心,以擴大企業規模,降低產品成本等為手段,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和人才為基礎,企業管理逐步向人性化、知識化、網絡化和柔性化發展。無形資本,尤其是知識資本成為企業管理的重點。企業應從原來的以“硬管理”為主轉變為以“軟管理”為主,從資本管理轉變為人本管理,從而為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樹立全新的觀念。
(四)向內聚焦:個人能力轉化為公司能力
個人能力是由個人或幾個人擁有的,當他們離開時,企業就失去了這些能力。公司能力包括公司特性、技能、激勵以及組織本身“擁有”的知識。把企業內部個人擁有的能力,從企業“雇傭”轉化為企業“擁有”,即公司能力,是核心能力建立與提高的內部途徑。在個人能力向公司能力轉化過程中,組織能力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這個轉化過程:注意企業內部人員使用的詞語以及他們使用這些詞語的意義,甚至可以通過組織內的關鍵人員對使用語言進行審計;忘記歷史上的成功,虛心學習新知識;做新事情時,企業要形成習慣來收集、組織一些無意的、自發的個人學習。
(五)向外整合:建立外部網絡
通過建立戰略聯盟,形成外部網絡,是能力建立與提高的捷徑。著名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說“在這個新的變化的世紀里,企業唯一可以持續的競爭優勢是它與消費者、商業伙伴及公司員工的良好關系。”聯盟已經成為當今企業致勝的關鍵。對于處于分散產業結構之中的小企業來講,通過聯盟建立與提高能力尤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