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被譽為“陽光交易”,既是節約學校資金、保證資金使用效率、合理配制教學資源、提高采購質量的有效途徑,又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有效辦法。自2003年《政府采購法》正式實施以來,公辦中小學政府采購工作有了飛躍發展,集中采購行為呈逐年擴大趨勢,逐步得中小學采購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但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有些設備的購買化整為零,教育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很難從宏觀上對采購行為進行控制和監督;對于一些大宗項目或工程項目基本是長期固定的幾家供應商,缺少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機制,即使實行“招投標”方式,也因缺乏配套的法規、制度及監督部門和監督機制,最后難免受“關系網”和“人情網”的影響,使采購行為缺乏透明度。這些現象都不利于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公辦中小學政府采購市場。
一、公辦學校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采購管理不合理
政府集中采購機,構都設在財政部門,采購管理辦公室與集中采購機構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這種集裁判員與運動員于一身的操作模式,缺乏相互制約的機制,難以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購原則。
(二)政府采購制度不健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出臺后,各地紛紛出臺了相應的實施細則,但大多側重于政府采購的實現,監督制約方面還不是很健全,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漏洞,從而滋生一些腐敗行為。雖然國外已有較完善的政府采購制度,但要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政府采購制度,還需要不斷探索。目前,從本地區實行的政府采購情況來看,政府采購工作基本上是由采購中心包辦,使采購中心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從而容易引發一些腐敗行為。同時也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看起來有很多部門都可以進行監督,但反而導致沒有一個部門能有效監督,往往無法將監督落到實處。
(三)政府采購落實不得力
政府采購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部門的既得利益,包括采購單位、財政部門、政府主管機構、定點供應商。各部門如果從本單位利益出發,對政府采購的認識模糊會影響采購制度的推進。比如,一些政府采購主管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采取先斬后奏或先斬不奏的方式,把應進行集中采購的項目自行采購,不委托集中采購機構或采購代理機構,或者直接指定基層學校到某供應商公司采購;再如基層學校將大宗采購目標化整為零,規避政府招標采購,或者不從實際出發,自行提高采購標準,采購的商品都要高檔配置,浪費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從而使政府采購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四)政府采購信息不夠透明
制度公開、透明是政府采購工作的重要原則,是達到采購效果的基本保證,同時也是有效限制權力濫用的必要手段,能保證政府采購工作達到預期目標。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單位在政府采購中“暗箱操作”,比如,應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的政府采購項目不招標,而采取其他采購方式;采購信息不在指定媒介發布,人為縮小受眾媒介的范圍;對有投標機會的信息故意加以限制,使供應商不能平等獲取;將機密的競爭信息向特定的供應商提供等等。
二、加強公辦學校政府采購工作的建議
政府采購的根本目標是節約成本、治理腐敗、規范管理。目前,公辦中小學的辦公經費是按學生人頭撥付的,政府采購中如果不能杜絕政府部門采購官員與經銷商之間的腐敗現象,造成采購單價超過市場價格,只會導致學校經費更加窘迫。
(一)加大政府采購制度的宣傳力度
政府采購是一項牽涉面很廣的工作,它涉及到學校的正常運轉與許多部門關系的協調,如果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對政府采購的認識模糊,甚至抵制政府采購,或者不明白政府采購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就會影響采購制度的推行。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領導層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尤其要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宣傳,使他們明白政府采購制度的意義的必要性,以及政府采購的嚴肅性。另一方面要轉變學校領導的思想觀念,使他們自覺地站在市場經濟的角度參與到政府采購中來。
(二)規范政府采購的過程操作
一要建立審批制度,各學校根據工作需要和財力情況,向教育局主管部門申報采購計劃,財務部門根據資金支付能力,并區分輕重緩急提出意見,上報分管局長批準后實施。二要建立規范運作,明確采購機構、采購單位、資金管理部門、供應商的責任和義務,規范采購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即公開招標、網上定購或合同定購、驗收、付款、核算、決算崗位,工作人員明確分工,嚴禁串崗、代理,預防采購風險。三要建立核算制度,設立集中支付專戶,將批準人員與執行人員分開,執行人員與會計人員分開,會計記錄人員與出納人員分開,有效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三)完善政府采購的監督機制
首先,建立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保證政府采購的三個當事主體(即管理者、操作者、使用者)三方分離;保證招標人、使用人與定標人相分離;保證采購、付款、驗收三環節分離。通過以上三項制度,逐步形成有關各方內部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制衡機制。其次,應進一步強化監察、審計等部門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不定期地對政府采購行為進行檢查,紀檢監察部門還可以主動介入政府采購的各個環節,如對招投標進行監督等。再次,逐步加大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力度,加快建立政府采購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