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供用電合同的普遍簽訂,電的銷售與使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但拖欠電費事件卻時有發生。如何把好電能銷售中的最后環節——電費回收,如何運用法律手段及時追補電費,減少呆、壞賬,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已成為當前電力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當前電力企業電費回收的現狀
目前,企業的收費模式是按月進行抄表計費,但有許多企業或個人因政府保護主義、經營狀況惡化等各種原因長期拖欠電費,不履行交費義務。因此,電力企業通常會采用寄送催收電費通知書等書面形式告知其履行義務。在用電方逾期不繳納電費之日起30日后,則采取上門催要的方法,如用電方仍不繳納電費則依法給予停電處理。盡管現在電力企業采取各種方法力爭做好電費回收工作,但是由于用電方涉及到千家萬戶,收費難度逐漸加大、呆賬壞賬日益增多仍然是普遍現象。
一般情況下,電力企業回收電費所運用的法律手段局限于普通訴訟程序,但普通訴訟程序審理時間長達數月,不僅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有些時候為用電方轉移財產、逃避債務提供了時間。
二、督促程序的運用
督促程序是指債權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或有價證券,人民法院經審查符合法定條件,依法發出支付令,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一種特殊形式。民事訴訟法第十七章對此項非訴程序作了明確規定。無論從法律適用還是從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來看,支付令在電費回收中都可得到充分地運用。
(一)督促程序的適用條件
1、督促程序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人請求債務人支付的標的僅限于金錢和有價證券,包括匯票、本票、支票、股票、債權、國庫券、可轉讓存單等。電力企業目前采用先消費后買單的銷售模式,電費回收是以金錢為支付形式的,是已到期或過期且數額確定的金錢的回收,完全符合督促程序即支付令申請的法定范圍。
2、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沒有其他債務糾紛。在《供用電合同》中明確約定了供電方(即電力企業)和用電方的權利與義務,電力企業在完全履行其供電義務后享有回收電費的權利,而用電方在使用了電力企業提供的電能后就有了繳納電費的義務。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用電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及時交付電費,用電人逾期不交付電費,應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這就意味著電力企業在履行其義務后就單方面的享有向用電方催繳電費的權利,而用電方此時承擔的是繳納電費的義務,是一種典型的單方給付義務。
3、請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已經到期且數額確定。如果債務履行期限尚未屆滿,是不可申請簽發支付令的,因為債務人此時還未構成違約。
4、支付令必須能夠送達債務人。如果債務人不在我國境內,或雖在境內但地址不詳,也不能適用督促程序。這里的“能夠送達”是指能夠通過法定的送達方式將支付令實際送達債務人,主要包括直接送達和留置送達兩種方式。對于新用電,用電方需要填寫用電申請表等相關材料,其中包含用電方的詳細地址、通訊方式等,并提交身份證件,這些材料能夠為用電方及時收到法院的支付令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
1、有利于電力企業實現電費回收“雙結零”。電力企業可以結合“客戶交費信用及風險評估”工作,了解用電客戶的交費信用,把握最佳時機,及時采取支付令手段,有效防止用電方轉移資產,避免出現電費呆、壞賬,保障國有資產不受侵害,確保電費顆粒歸倉,從而完成電費回收任務。
2、有利于電力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經營成本的多少關系著企業經濟效益好壞。及時便捷、程序簡易是支付令的一大特點。它恰好滿足了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的需求。它節省了起訴、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諸多環節,節省了大量時間,而且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損耗。用電方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天內要么清償電費,要么提出書面異議;如果在此期間內不提出異議,也不履行繳費義務,支付令即生效。電力企業可以即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加快電費回收的步伐。
三、運用支付令應注意的因素
(一)把握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訴訟中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自己的合法民事權益的法定期限。遵循訴訟時效至關重要。電力企業所要求的電費必須不超過法律規定的二年訴訟時效。否則法院將駁回申請,主張的權利將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二)證據齊備
用戶電費收回清單、電力企業計費清單、電費結算協議、供用電合同、催繳電費通知書、用電申請書、申請用電人的身份證件等相關材料均是向法院申請支付令所需要提交的,必須在檔案中保存好。法院在進行形式審查合格后就可以向用電方發出繳納電費的支付令。
(三)供用電合同條款要明確,
供用電合同是確定電力企業與用電方之間權利義務的重要證明材料,其中的電價及電費結算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式等主要條款需明確,不能有歧義,以免在申請支付令時成為用電方的異議原因。
(四)要提防債務人對支付令提出異議
對此,債權人在申請支付令時尤其要引起重視。因為人民法院收到債務人在法定內提出的書面異議,認為該異議成立,就產生兩個法律效果:一是督促程序終結,二是支付令自行失效。債務人在其異議書中,只要明確表示不愿或不應當履行支付令所載義務的意思即可,無須附加充分理由,而且債務人只就支付令部分內容提出的異議,其效力便可及于支付令中債權人的全部請求。因此,債務人提出異議對于債權人來說具有很大的風險,債權人在申請支付令時要謹慎為之。不過即使如此,我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又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債務人的異議按無效異議處理:
1、債務人對債權債務關系沒有異議,但對清償能力、清償期限、清償方式等提出不同意見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
2、債權人基于同一債權債務關系,向債務人提出多項支付請求,債務人僅就其中一項或幾項請求提出異議的,不影響其他各項請求的效力。
3、債權人基于同一債權債務關系,就可分之債向多個債務人提出支付請求,多個債務人中的一人或幾人提出異議的,不影響其他請求的效力。
(五)執行程序
支付令生效后并沒有自動錄入執行程序。執行程序是依當事人的申請而啟動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電力企業必須依照執行的相關法律規定提出申請,否則法院不予執行。
(六)起訴途徑
在法院發出支付令后,一旦用電方提出書面異議(不包括申請緩交、無償還能力等異議),支付令即失效,督促程序終結。但這并不影響電力企業行使其合法的訴訟權利,它可以向法院提起普通訴訟程序,從而實現電費的回收。
四、結論
電費回收是電力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永恒不變的主題,是電力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體現。隨著供電企業不斷開拓電力營銷市場,供電范圍、用電量的不斷擴大,涉及的用電客戶將更加廣泛。充分運用支付令這種法律手段可以高效解決用戶欠費問題,可以讓電力企業掌握主動權,及時回收電費,保證企業合法權益,使電費回收工作處于法律的有效保障和制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