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的有限責任是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石。將有限責任的適用絕對化。必然會為股東特別是董事濫用公司的法律人格、從事有損于債權人利益的不法行為提供保護。文章討論了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以及如何規制有限責任以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分析了我國公司資本形成制度的缺陷。并時在如何完善該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有限責任;資本;法定資本制;授權資本制;折衷資本制
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規制有限責任的弊端,現代公司法建立了公司資本的數額限制制度,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發起人責任制度等。本文試圖對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做粗淺探討。
一、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概述
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規制有限責任的種種負面效應,以及保護市場經濟體制,維持公司的運作、交易安全,現代公司法就建立了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迄今為止,現代的公司立法已經確認了相對獨立的三種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即法定資本制、授權資本制和折衷資本制。我國公司法學者通說認為:“法定資本制”是指公司在設立時,必須在公司章程中確定公司的注冊資本,并在公司成立時由發起人一次性全部認足或募足的公司資本制度。“授權資本制”是指在公司設立時,雖然要在公司章程中確定注冊資本總額,但發起人只須認購部分股份,公司就可成立,其余部分授權董事會,根據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證券市場行情再隨時發行的公司資本制度。“折中資本制”是指在公司設立時,雖然章程所確定的注冊資本總額不必一次全部募足,其余股份可以授權董事會根據實際情況隨時發行,但首次發行的股份不得少于法定比例,發行股份的授權也必須在一定期限內行使的公司資本制度。
英國、美國等英美法系國家的公司法實行授權資本制,而德、法、日、韓等大陸法系大部分實行折中資本制。并根據我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得出我國公司法采用的是“嚴格的法定資本制”,而非僅僅為法定資本制。法定資本制的核心是資本確定原則,其實質是公司依章程資本全部發行并足額實繳而成立。而且在法定資本制中,注冊資本、已發行資本和實繳資本實際上是同一客體,同一筆資本。在公司存續經營過程中,公司要保持與其注冊資本相當的財產,而注冊資本數額非經特別程序不得增加(除非有股東會或股東大會的特別決議)或減少(除股東會或股東大會的特別決議外,還需債權^的特殊保障程序)。這充分保護了公司資本的真實、可靠,杜絕出現違反誠信原則,規避法律義務,防止公司設立中的欺詐、投機行為,有效保障了債權人的利益。但法定資本制對于公司與公司股東的人格混同,母公司把子公司當作推行商業政策工具對其過度地非法控制等有限責任的負面效應卻無能為力。
而在英美等國家的公司法中,注冊資本、已發行資本和實繳資本并不相同,所指并非同一客體。其注冊資本即授權資本,是指公司成立時在章程中規定的將來可能發行的股份總額。其數額非經特別程序不得變動。已發行資本是指公司已經發行的股份。實繳資本是指股東已經實際繳納的資本。允許股東分期繳納出資,所以已發行資本并不一定等于實繳資本。這種資本形成制度雖然便于公司的設立,又賦予了公司資本以靈活性,但卻常常容易被欺詐行為所利用,不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這是授權資本制的最大缺陷。
而折衷資本制減低了公司設立的難度,避免了因公司資本閑置造成的浪費。同時,對公司股份首次發行的數量及公司股本總額發行的年限做出規定,又使公司資本相應地確定與穩定,有利于保障債權人的權益。虛假出資和抽逃資本的存在,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也削弱了公司資本對債權人利益維護的能力。折中授權資本制則剔除了注冊資本的最低額限制,從而更有效的規制了有限責任的負面效應。由此可見折中授權資本制既保留了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的優點,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因而獲得多數大陸法系國家的認同,自出現后便迅速在德、法、日、韓等國家實行。
二、我國公司資本形成制度的缺陷
(一)限制了公司的發展,抑制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易導致公司設立困難和公司資金積壓等困難
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經濟基礎還相當薄弱,作為投資者的個體財力相對有限。而且,同世界各國比較。現有規定明顯偏高,與投資者普遍的投資能力和經濟生活的實際需要都不相適應。日本的《有限公司法》規定公司設立的最低注冊資本額為10萬日元(相當于人民幣6000元)。英國的公司法規定非上市公司最低資本金僅為2英磅。
(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注冊資本信用符號的作用,不利于交易的安全
實繳資本制要求公司資本須一次到位,理論上這可以保證公司資本的真實、可靠,保證公司具有足夠的信用能力,有利于保障社會的交易安全,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但是,在實踐中,實繳資本制很難實現這一立法目的。許多投資者自身一時難以籌措到足額的法定資本,不惜弄虛作假,臨時東拼西湊,暫時把資金打人工商局指定的注冊資本金專用賬戶上,一旦登記領取執照就“物歸原主”,把資金又返還給資金所有人。同時,為了不使資金積壓閑置,不少投資人不得不抽逃資金,挪做他用。為使財力不足的企業得以設立,一些驗資、評估中介機構背離職業道德規范,無視法律,出具虛假驗資、評估報告,使企業注冊資本的真實性大打折扣。由于整個社會信用水平不高,缺乏公正有序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行政監管部門也難以對企業注冊資本實施有效的監控。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弱化了注冊資本作為企業信用符號的作用,扭曲了注冊資本本身應體現的安全價值。從而容易誤導交易相對人,威脅到交易的安全,背離了注冊資本實繳資本制建立的初衷。
(三)“雙軌制”導致內外資企業競爭地位的不平等
目前,我國的公司資本制度有一特點:雙重標準、內外有別——內資有限公司適用《公司法》,實行嚴格的法定資本制,股東在公司設立時必須全額實繳注冊資本;外商投資企業則適用有關外商投資企業法律。企業注冊資本制度上的“雙軌制”,是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產物,它對于吸引外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這種“雙軌制”所造成的內、外資企業的差別待遇,是同世界性的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的潮流相違背的,也是和我國統一內、外資立法的趨勢背道而馳的。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已進入新階段,我國已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內、外企業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國際經濟交往,這種內外有別的公司資本制度已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且也不符合WTO的公平競爭原則。
三、對完善我國公司資本形成制度提出的建議
(一)統一內外資注冊資本制度,統一實行折中資本制
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立法實行折中資本制,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及充分提高公司資金效益的積極因素,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內資企業實施折中資本制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為規范政府行政行為,倡導公平競爭,活躍市場氣氛,我國應改革現行公司資本制度,增強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二)進一步完善我國折中資本制,強化企業的信用基礎
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制度實施折中資本制有不少需要完善之處。首先,外商投資企業采用“先登記后出資”的做法,不能有效地防止“空殼公司”的出現。為防范這類“空殼公司”的產生,德國的有關做法值得借鑒。德國《公司法》規定應記載在章程進行登記的最低資本額為5萬馬克,以現金出資者,其數額達到協議資本金1/4即可。未繳納部分則要求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欄內,用未收人資本金表示。筆者建議參照德國的有關做法加強立法。雖允許注冊資本可根據公司自身需要逐步到位,但又應要求在公司注冊前必須繳足一定比例的資本,實行“部分資金到位方予注冊”的制度,以杜絕“空殼公司”的產生。同時,營業執照上增加“實繳資本”項目,明示公司注冊資本的實際交付狀況,體現注冊資本的信用價值,以利于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其次,建議增加股東未足額繳納出資的法律責任,當股東違反法定出資義務不出資或不足額出資而影響公司成立時,公司及相關人員應承擔法律責任,使公司虧欠的出資得以迅速彌補,以確保公司及時、安全設立,并以之強化公司、其他股東及董事對股東出資的督察義務。
(三)加快培育誠實信用的驗資、審計、評估中介機構,加強職業規范,加大對違規違法中介行為的懲戒
迫切需要規范社會中介機構的行為,加強立法明確中介機構所應承擔的責任,不僅要求其對注冊資本進行程序性審查,而且還要求其履行實質性審驗的義務。同時,加強會計師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防止和杜絕重收費的現象發生。另外,還要加強打擊違法行為的力度,嚴懲違規出具虛假驗資、評估報告的責任人及單位。
總之,在保護債權人利益規制有限責任的負面效應方面,公司資本的形成制度,尤其是折中資本制即可獨當一面。我國實行的嚴格法定資本制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中,呈現越來越多的缺陷,我國可以在借鑒德、法、日、韓等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實行符合我國國情的折中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