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1月26日上午,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剛剛發布完《第一財經產業價值鏈研究報告》,稱“第一財經品牌的商業價值達到168.68億元,未來提升空間非常大”,下午作為第一財經主舵手的高韻斐在快步走進接受專訪的房間時,的確是春風滿面。畢竟,這不僅是國家廣電總局第一次就中國財經傳媒的發展做深度調研報告,而且更公開稱第一財經“主動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為中國傳媒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評價著實不低。
一曲舞罷
其實,與其說是廣電總局對第一財經進行了階段性的總結,倒不如說是高韻斐牽引著自己的舞伴“第一財經”跳完了第一支曲子后,評委給出的分數是——168.68億。
第一財經一路走來,并非一片坦途。從2003年7月上海電視臺財經頻道和廣播財經頻率把呼號改為“第一財經”,由此“第一財經”正式面世開始,到如今將其打造成目前中國唯一的跨媒體財經資訊平臺,風光無限,其中的甘苦,高韻斐自然如魚飲水。說起第一財經的發展歷程,他從來不用看任何資料,或許他已經像熟悉自己的掌紋那樣,熟悉他和第一財經一起所邁的每一步。
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除了勇氣,更需要智慧和氣魄。“第一財經”是中國廣電行業打破級別和地域的限制推出的第一個呼號品牌,如今第一財經頻道在華東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此外還通過全國的數字收費電視平臺,擁有了大約700萬的用戶。
第一財經廣播主創的《中國財經60分》節目輻射內地,并在2007年已經落地香港,聯合廣東、香港電臺制播的《三江聯播》節目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粵港滬三地常年聯播的經濟新聞專題節目,也是香港政府重點建設節目。
《第一財經日報》當年聯合三家強勢媒體一起發力,沖破中國報業的地域界限,并充當了公司化運營機制的急先鋒角色,然而業界和學界卻響起一片唱衰聲,質疑中國財經業的市場是否足以支持一份財經類日報的聲音此起彼伏。但高韻斐堅持相信,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定會給財經媒體一個發展的機會。事實證明,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繁榮,給了第一財經以充足的陽光和雨露,讓這棵樹苗迅速地茁壯起來。“《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可以基本持平,2008年可以盈利。這可能出乎很多業內同行的意料”,高韻斐笑容里并沒有驕狂,只是透出一絲欣慰和從容,“看來我們當初的考慮還是正確的”。
《第一財經周刊》正在籌辦當中,早就在京滬粵三地拉開大旗,大舉招納賢才。按照招聘方的表述:《第一財經周刊》將著眼于中國經濟轉型之后,努力做構建市場化商業邏輯和商業思維的推動者,立志成為中國擁有最廣大讀者的商業周刊,21世紀中國知識青年的商業讀本。高韻斐說他是想做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周刊,更多地來關注中國中小企業成長的機會,關注個人創業,關注理財。他已經招募到了《經濟觀察報》原總編何力這樣的資深財經媒體人來擔任《第一財經周刊》的總編,同時也會在“第一財經”的高層擔任職務。2007年11月24日,《第一財經日報》三周年北京聯誼會上,何力就抱著吉它彈唱了一首《美麗的第一財經》。關于《第一財經周刊》的相關情況高韻斐沒有詳談,但言語間顯露出他對于何力這位干將的充分信任,相信《第一財經周刊》在2008年1月的亮相應該也是值得期許的。
鴻鵠之志
電視、廣播、報紙,加上已經上線兩年的第一財經網站和即將登臺的《第一財經周刊》,四年當中,第一財經基本上搭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跨媒體平臺。此外,高韻斐說,他不排斥在條件成熟的時候聯合一些出版機構進入出版領域,這是他一貫的穩重口吻。而事實上,這是已經在規劃中的事情。
這樣的跨媒體平臺在中國傳媒界寥若晨星,若再論跨地域的話,幾乎是絕無僅有。那么,高韻斐滿意了嗎?
2007年7月,“第一財經”研究院呱呱墜地。用高韻斐的話來說,這個研究院并非一個個性化的研究機構,而是為了回應市場需求而誕生的。最近這個研究院就應國家電網之需,專門為其做了一個電力方面的研究報告,當然,肯定是要收費的。目前,高韻斐對于這個研究院的期許有三:一是要能夠在專業的財經領域發出“第一財經”自己的聲音,讓整個國際財經界都能聽到;二來要有效提升“第一財經”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因為只有專業,讓人們經常聽到專業的聲音,“第一財經”的品牌才會不斷成長;三則是研究成果能為“第一財經”旗下各種媒體提供內容資源,來有效降低采編成本。
當然,不僅僅是這三點,從長遠著眼,高韻斐說他把研究院定位為“財經資訊產品的孵化器”。他絕不滿足于讓第一財經成為一個優秀的財經傳媒平臺,他對第一財經的要求是成為“專業的財經資訊供應商”,以BtoB的模式為金融機構或其他財經媒體提供所需的任何財經資訊。“讀者或許會介意《第一財經日報》從1塊漲價到2塊,而一旦你的服務對象變成企業,只要你能提供對方所急需的產品,他絕對不會在乎多掏一萬或者兩萬,甚至更多”,高韻斐藏在眼鏡后的眼睛里閃現出上海人的精明和銳利。所以,他已經把孵化出市場需要的財經資訊產品和財經研究產品這個任務安排給了研究院。
強將手下無弱兵,目前,第一財經研究院已經聯合深交所推出了內地首個經濟圈指數系列“CBN長三角指數、CBN珠三角指數和CBN環渤海指數”。其實,此前,第一財經已經開始顯露出涉足財經資訊產品領域的“野心”了,與道瓊斯合作推出的“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指數”就是中國市場上第一個權威覆蓋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的綜合指數產品,每日通過《華爾街日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傳播至全球。這是道瓊斯歷史上第一次將自有品牌跟另外一家媒體的品牌捆綁在一起,第一財經由此蜚聲海內外。
深謀不如遠慮
為什么要進入到財經資訊產品領域中,想要成為一個財經資訊供應商和財經服務提供商?
“因為我們判斷,在未來,媒體特別是傳統媒體的盈利能力會有所下降”,高韻斐直言不諱,“傳統媒體受到互聯網的沖擊會越來越大,我們即便擁有一個跨媒體的構架,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但是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媒體的挑戰越來越大這個趨勢是無法改變的。”為什么不嘗試介入到新媒體當中,以此突圍呢?“可我們對于新媒體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盈利模式”,深謀不如遠慮,與其在媒體圈里折騰,不如向遠處放眼。高韻斐認為,“第一財經”這個媒體品牌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媒體自身的經營,還在于它在財經資訊和財經服務領域中對品牌的延伸。所以,盡早進入到BtoB的領域,確保未來“第一財經”的長治久安才是他最為重視的。
當然,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盡管有著這樣的戰略構想,高韻斐并沒有要求第一財經一夜之間變換舞步。他說,在完成跨媒體架構的搭建之后,最急需要做的就是迅速讓自己壯大起來。“第一財經”在過去的幾年中主要戰略是:跨媒體戰略,跨地域戰略,公司化戰略,跨行業戰略(傳媒向財經資訊),品牌化戰略。目前,第一財經正按照這種節奏,邁向戰略規劃的下一步。
專訪即將結束的時候,高韻斐的手機“嘀嘀”地響了兩聲,他低頭看了一下,抬起頭時臉上滿是春色,聲音也透著抑制不住的興奮:“我剛剛收到消息,總局關于我們第一財經電視頻道落地香港的批文已經下來了!”
看來,高韻斐帶領著他的舞伴第一財經,滑動的舞步已經越來越嫻熟自如,飛舞的裙裾劃出了一道又一道優美的弧線。或許在可以期待的未來,這對默契的舞伴就會給我們重新帶來一個華麗而炫目的轉身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