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心得
2008年8月10日至13日,我參加了由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的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培訓工作,通過幾天高密度的學練,了解到本套廣播體操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健身性、科學性、適應性、藝術性和新穎性,操的路線變化較多,節奏明快,舒展大方,以大肌肉群運動和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為主,身體活動幅度較大,運動量適宜;做操對學生良好身體姿態以及身體靈敏度和協調性的培養具有很高的價值。下面就自己的學習體會,談談回去后對廣播操培訓的教學思路。
1.教學前熟練掌握廣播操
熟練掌握廣播操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保證。教師熟練掌握廣播操,有利于對操重點和難點的思考、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設計、教學的組織和安排。
2.示范和講解相結合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教學中示范和講解的時間。教授低年級學生時,以示范為主,適當加以講解;教授高年級學生時,在示范的同時,注重通過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操的動作做法和動作內涵。
3.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相結合
根據每節操的特點,選擇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對于肢體動作數量較少、線路變化簡單、節奏變換緩慢的操,可采用完整示范。對于結構復雜、組合較多、節奏多變的操,可采用分解示范。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要以完整教學為主,分解動作為輔。
4.教師口令要富有節奏
在操的教授過程中,操的節奏往往需要通過教師的口令體現出來。教師的口令應該有利于學生明白動作節奏,體現動作的速率。如:“舞動青春”預備節,第一八拍1、2兩拍一動,5-8四拍一動,動作舒緩,口令可用常規音量,3、4一拍一動,動作速率加快,口令音量可適當提高,提醒學生的動作速率需變化。
5.每次新授操的量要適宜
由于新授操的特點,所以每次教授的量要適宜。建議每次教授1-2節操,并進行及時的復習鞏固,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動作,建立信心和興趣。教學中,可以將2-3節操作為一段進行教學,在新授完一節或一段操后,及時復習前面一節或一段操。
6.做操的速度由慢到快逐步遞進
根據操的要求,學生做到動作路線準確、到位,節奏正確,姿態優美,需要一定的時間鍛煉才能達成。學生首先應做到動作路線準確、到位,其次是節奏正確,最終還應該是動作姿態優美。教授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對操掌握的程度,逐步遞進做操的速度和節奏,直至從容地根據音樂節奏進行練習。
7.適時地聽音樂進行練習
音樂的節奏和口令有利于學生做好廣播操。音樂體現出操的節奏感,有利于學生對操的理解和掌握,體現出運動的美感,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為了有利于學生盡快熟悉音樂,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播放廣播操音樂,幫助學生欣賞并喜愛操的音樂。
8.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多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將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廣播操,同時實現廣播操運動的多元價值。教學方式的運用除了教師必要的講解示范以外,只要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開展合作學習和交流,就應該嘗試和提倡。如:觀察教師和同伴的動作,進行模仿、交流和互幫互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