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運動作為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同時該運動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因素,歷來受到各國體育部門的重視,并成為各國體育課程中的必修內容。但由于田徑運動被譽為“最苦最累”的項目,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師對該項目的教學經常感到十分棘手,學生也沒有學習興趣。而眾所周知,田徑運動對提高學生體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學生部分體質指標下滑的背景下,更應該重視田徑教學,本文將通過日本田徑運動教學的介紹,力圖展現日本關于田徑教學的新方法。
一、田徑運動的特性
田徑運動是一項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通過相互競爭、突破紀錄的形式,體驗各種快樂,重點是如何掌握合理的運動技術,以達到更快、更高、更遠的目標。日本小學的田徑運動課程包括短跑、接力跑、跨欄跑、跳遠、跳高、中長跑,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形式。在追求個人間競爭、紀錄的突破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集體之間的競爭。此外,要仔細研究田徑運動各項目中具有共同技術特征的技術,如“怎樣才能獲得更快的速度”等。在田徑運動教學過程中,始終要牢記以下兩點內容:
1.把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身體姿勢、走、跑、跳等動作與學習內容相聯系,盡量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2.個人學習目標以相互間競爭、突破紀錄為主,同時教師要考慮集體學習的方法。
關于田徑運動各個項目的特性可歸納為表1。

二、田徑運動單元教學計劃的構成
本文以田徑運動中的“跑”為例,對單元設計的方法與內容展開說明。日本小學體育中將“跑”這個教材按年級進行了劃分。在小學低年級,一般學習各種曲線跑、跨越障礙物跑、接力跑游戲等,到了小學中年級時,開始學習距離稍長的長跑、跨越稍高一些的障礙物跑、學習接力跑技術。到了小學高年級時,進一步系統學習長跑、接力跑、跨欄跑等內容(見表2)。
三、田徑運動課時教學計劃的構成
下面本文以田徑中的“跑”為例,對其課時教學設計方法展開說明。
1.多種多樣的跑(小學低年級)(45分鐘)
如圖1所示,教師要創設出讓孩子們看到后非常想嘗試的跑動路線,可以與學生們商談,征求學生們的意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不要僅僅考慮單純的直線跑,要設計出各種曲線跑、變節奏跑、跳躍跑、投擲等各種活動,可見該教材已經不是單純的跑步練習,而是一項綜合性田徑教材。
①跳過紙箱;②曲線跑;③回旋跑;④跳過小島;⑤過橋;⑥跨過河流;⑦跳過瀑布;⑧牽手跨越小山;⑨向怪物投球
2.校園內交談持久跑(小學中年級)(45分鐘)
學生們對于長跑持有厭煩的態度,因此,作為學習長跑的導入課,要讓學生們體會到長跑并不痛苦,與同學在交談中完成長跑是件愉快的事情,如圖2。此外,長跑的場所不一定局限在跑道上,可以在校園內規定出使學生們感興趣的路線。

3.短跑特征曲線調查(小學高年級)(45分鐘)
當前,我國學生在反映短跑方面能力的指標爆發力等不容樂觀,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應該考慮如何使學生對短跑學習更感興趣的方法,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小學6年級50米跑的特征曲線調查。在日本,為了使學生們提高50米跑的成績,他們想到了要讓學生了解自己50米跑過程中的特點,找到不足之處,對癥下藥,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成績(如圖3) 。
小學生50米跑速度特征曲線分析:
N型:這是小學6年級學生50米跑速度變化的典型特征曲線,表現為前30米速度逐漸提高,30米到40區間速度下降,最后10米又開始加速(如圖4)

M型:這種類型的學生50米跑的速度特征是開始時加速快,但很快就放慢了速度,然后再加速,臨近終點時又放慢了速度(如圖5)。

梯型:這種類型的學生50米跑的速度特征是開始時很快達到最高速度,然后能保持這個速度,到臨近終點時,速度慢了下來(如圖6)。

向上型:這種類型的學生50米跑的速度特征是起跑后能很快提高速度,并在途中逐漸加速,直至終點,這是爆發力較好學生的典型特征(圖7)。

(1)如表3所示,調查自己或同學跑步的特點,了解不足之處并且通過練習逐步改進。

①每隔10米記錄所用時間,了解自己速度曲線特征。
②通過自己步點的調查,分析自己的問題與步點混亂之處。
③了解自己的步幅。
④確立自己的目標
(2)分析短跑特征曲線
根據教師拍攝的自己50米跑的錄像以及同學為自己步點上放置的標志物,與教師、同學們一起分析自己50米跑過程中出現問題之處,加以改進(如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