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實習生在實習生活中,多沿著指導教師的扶備課,鉆研教材;扶說課,理清思路;扶上課,力求無誤的思路進行。這種指導思想能很快讓實習生掌握“上課的基本方法”,但是,跟著指導教師的思路機械教學,也不利于發揮實習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地完成實習教學任務。指導教師怎樣與實習生磨合溝通,讓實習生盡快地適應教學活動,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第一手資料顯得十分重要。結合自己近幾年指導實習生的實例所得談談指導教師應學會的三種指導方法:找優點——不求完美——允許探索。
指導方法一:實習生每節課必找自己的優點
找優點是提升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要發展,必須要有業務素質作支撐,其中課堂教學得到“認可”是教師業務素質得到認可的最直接表現。認可來自學生、同行、專家、社會人士,也包括實習生自己的認可、指導教師的認可。鼓勵實習生每課找自己的優點、閃光點,并不斷地應用到自己隨后的教學中,讓星星之火燎原,很有必要。教學中的所得、所悟是實習生今后教學生涯中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后他們進行教學科研的最基礎的步驟和第一手資料的來源。每課必結,每課“必找優點”能夠培養實習生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革的精神。分析時鼓勵實習生要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把主觀、客觀兩方面都考慮到,鼓勵實習生把自己的優點寫進自己的小結里。在指導多年的實習生中,他們使用最多的詞語就是“問題多”。并不是問題真的存在多少,由于他們缺乏實踐經驗,一旦課堂出現臨時狀況,自然缺乏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由此缺乏自信,并產生自我否定情緒。
2007年再次指導實習生時,我與實習生周××的第一節課后的對話只有三句。第一句:“自我感覺如何?”周老師很謙虛地說:“上得不好,問題很多。”第二句話:“自己找一個優點。”周老師還是很謙虛地說:“沒有優點。”第三句話:“好好想想,自己這節課有什么優點,明天再回答這個問題。”第二天,周老師說:“回去想了好久,剛開始時有些不自在,后來慢慢放開了算是優點。”兩個月實習教學中,說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找一個優點”這句。隨后,周老師在每節課后,都能夠“謙虛”地找自己的優點,并恰當地應用到下一節課中,到實習結束時,上課也有板有眼的了。
指導方法二:實習生備課與上課不必追求完美
一節課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沒有意外出現也是不可能的。課的不完美不是實習生的錯,因為實習生的教學實踐經驗尚淺,故而對課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是很正常的,處理意外不是得心應手也是很正常的。即使要求實習生課前備詳案,多次修改教學設計,以實習生當前的實踐能力,也很難做到有的放矢。雖然每節新課前,指導教師都會對實習生的教學思路等內容進行必要的梳理,但是,教學不是固定的設計模式,往往在課堂中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上課時難免就有欠缺之處,指導教師關鍵是要指導實習生要在這種欠缺中改進自己的教學,彌補不足。鼓勵實習生把自己的不足及時寫進自己的課后小結,以備隨后上課時作參考。這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過程,通過小結可以挖掘潛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指導教學蹲踞式跳遠(小學三年級)時,最初周老師確定很多的教學點,課前根據(原訂的)教學進度,最后只留下“落坑屈膝緩沖”作為教學點。可是在教學中,出現少數學生雙腿同時蹦躍的情況。周老師只好讓這些學生在旁邊“欣賞”。這節課完全是不成功的課,但課堂上,沒有打斷周老師的教學。課后,讓周老師翻閱了有關單跳雙落的教材內容。隨后周老師補上了單跳雙落的教學內容,這樣順利地解決了部分學生雙腿同時蹦躍的問題。
指導方法三:允許實習生探索性教學
實習生的“探索”對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師來說,可算不上探索性教學,或許只是實習生一時的沖動、一時的感想而已。但是,這是作為一個教師,特別是今后做科研性教師的源動力。實習指導教師不能抹煞這種源動力。教師的豐富教學經驗,必須是建立在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教學情景、教學方式的基礎之上的。可以這樣說:沒有探索性的教學,就沒有實踐經驗可談。實習生如果不進行探索性教學,很難理解教學中所料不及的一些問題,只有在問題出現后,才會尋找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教學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實習生根據指導教師的教學意圖按部就班上課,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實習生的探索精神。其在實習期間積累的所謂“實踐經驗”是值得商榷的,這算不上嚴格意義的“實踐經驗”。這樣的實習生只能稱是一個機械的操作手,按照指令完成任務,只存在完成得順利不順利的問題,根本談不上是否具有教學風格、教學藝術。
周老師對我講:“陳老師,示范課上均是前后采用游戲方式,可不可以整節課采用游戲方式。”很想提出自己的建議:“目前,不容易組織好。”但最終還是同意周老師上這樣的課。一節課下來后,周老師連連擺頭,“難操作”。這節課稱不上一塌糊涂,但也可算是失敗的課。我找出2007年自己在《體育教學》第一期上關于“體育游戲化教學”的文章讓周老師看。周老師看后,重新設計了自己的課。同樣的內容,效果卻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