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我市現已在全市范圍內實行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工作。自試行初三升學體育考試以來,體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得到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但是,在實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下面就常見問題分別作簡要闡述,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
問題一:學校普遍存在“體育應試”現象
分析:現在將體育考試成績納入中考成績中,很多學校由于擔心學生體育考試成績不理想會影響學校的升學率,所以,現在學校大面積存在“體育應試”現象。學生升到初三年級后,體育教學內容基本是由競技性田徑項目組成,體育課成了名副其實的田徑訓練課,體育教師也變身為田徑教練員。
對策:身體素質的提高,單靠短時間的突擊練習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而是需要一個長期逐步積累的過程。建議各學校要讓學生從初一、初二年級就要重視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積極參與到“陽光60分”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中去,通過多種渠道全面發展身體素質。
問題二:學生練習內容和形式過于單調和枯燥
分析:為了使初三升學體育考試能夠取得好成績,一些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對考試項目進行重復訓練,讓學生練習的項目無非就是短跑、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練習的內容和形式過于單調和枯燥。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體育課讓學生感到毫無興趣可言,甚至是厭倦和恐懼,給學生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健身手段,使學生身心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正確引導學生對“陽光60分”的科學利用,同時認真鉆研教材和教法,努力上好每節體育課,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使課的內容既要讓學生感興趣,又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例如,為提高學生的彈跳力,教師可采取多種練習內容和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如跳繩游戲、蛙跳接力游戲、跳高、跳遠、球類運動等等。這樣比起單純、機械地練習蛙跳、單腿跳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也容易接受。
問題三:學生在考試項目的動作技能上存在一些問題
分析:很多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往往只注重運動量,而很少在技術動作上給予指導和幫助,造成很多學生在動作技能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立定跳遠起跳動作、落地動作都不正確,上下肢不能協調配合;短跑起跑姿勢不規范,終點沖刺錯誤地向前跳一大步;臺階試驗雙腳不能協調配合,經常出現中斷性失誤等等。雖然功夫沒少下,成績卻沒多大提高,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當然考試成績也肯定不會理想。
對策:任何考試項目都有其基本、獨特的技術動作,教師必須不斷地鉆研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把每一個技術動作都研究清楚,爭取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正確指導,使學生得到科學鍛煉;讓學生相互幫助、相互觀察、相互指導,共同提高身體素質和動作技能。
問題四:因場地器材原因導致某些考試項目不能正常練習
分析:由于各地、各校條件差異很大,特別是許多邊遠地區、農村地區無力投入足夠的經費建設體育場地和購買體育器材,許多學校甚至連一副像樣的單杠都沒有。這樣,造成一些考試項目不能正常練習,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對策:各校要學會利用現有條件,因地制宜,創造出一些簡易的器材。例如,學校沒有單杠,可以在相鄰的兩棵樹上綁上橫桿代替;學校沒有海綿墊子,可以用稻草包代替。另外,各校還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發揮現有場地和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例如,體操軟墊,既可以練習仰臥起坐、技巧動作,又能當作標志物和障礙物。又如,學生利用沙空既可以練習跳遠,又可以練習跳高等等。因此,只要教學方法得當,學生照樣能在體育設施簡陋的情況下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使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問題五:學生因臨場考試經驗不足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
分析:由于絕大多數學生未參加過正規體育比賽,臨場考試經驗不足,造成考試成績不理想。常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準備活動做得過早或過晚,或做得不夠充分。例如,一些考生對于自己各項目考試時間不能正確判斷,造成準備活動做得過早、過晚或做得不夠充分,致使比賽時身體機能沒有達到最佳狀態。
2.不會在各項目上合理分配體力。例如,由于考生須在半天時間內考完規定的四項必考項目,一些考生把體力大都放到前面的考試項目,對于后面的考試項目卻沒有足夠體力去應試。
3.心理過于緊張或精力不夠集中。例如,短跑起跑,由于過度緊張而搶跑,或者由于精力不夠集中而起跑過晚。
對策:學校可在正規考試前,針對考試項目和考試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一至兩次的模擬考試。其作用在于:第一,讓學生體驗比賽氣氛,使其對組織形式、考試環節等方面逐漸了解和適應。第二,教師會發現學生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然后采取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體育成績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