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區既是重慶市科教文 化大區,又是農村鄉鎮大區。區內教科研機構、高校、名校、普通中小學云集。但各類教育矛盾突出,城鎮、鄉村教育發展不平衡,整體推進課程改革困難多,難度大。一線教師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實際的、具體的指導幫助,更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進。傳統的全區性、集中式教研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限制著基層學校和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主動性。為此,我們實施了以校為本的 “校本教研”行動方案。
一、突出區域特點,改變教研活動體系
1)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和本區體育教師分布情況,按學校、學區成立中小學區域性“校本教研”聯合教研組,有效地整合研究力量,加強合作互動與交流,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優勢,提高教科研的效益,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進而推進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
2)實施“3+n”教研模式,即每學期全區體育教師集中教研活動不超過3次,以學?;蚱瑓^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為主。通過開展校本教研,完善和補充傳統教研模式。這種教研機制的構建,確立了校本教研在學校體育教研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使教研工作由配角轉為主角,使教研工作從邊緣走向核心。
二、建立教學反思機制
提高教學反思是一種務實的教研行為。它能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和得失,具有自我診斷,自我提高的作用,是積累教學經驗、認識教學規律、拓寬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沒有反思,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反思,就沒有飛躍。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們做好教學反思,把寫教學反思,記錄反思問題,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教師們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讓教學反思、反思教學成為每個體育教師的自覺行動。
三、狠抓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依據新課程標準精神,認真組織開展常態下的體育課堂教學研究。
1)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改革備課制度”。我們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寫好一個單元教案,然后相互學習交流,體現“深鉆教材、交流提高、發揮創意”的指導思想。我們還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師編寫高中、初中、小學部分校本教材、教案等作為參考材料,讓教師備課時參考使用,實現資源共享。
2)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開展“三課”(上課、說課、評課)教研活動。要求每一所學校的教師人人參加“三課”教研活動,不當旁觀者。從上課中,從說課中,從評課中,了解教師們的教學思路、教學技巧、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基本功等情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在“校本教研”活動中,制定備課、上課、聽課、教學檢測管理評價制度,落實教學“五認真”。我們研制了沙坪壩區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進行常規教學質量監控。
四、進行體育課學生成績考核和評價方法研究
從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研究設計了《中小學生體育素質發展水平評價卡》,注重過程評價,強調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針對學生的年齡情況、身心特點、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區別對待,關注學生縱向發展和學習進步的幅度,體現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思想。
五、利用鄉土資源自制體育教具、器材,開發校本課程
長期以來,農村學校體育始終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經濟條件的制約,造成農村學校體育基礎條件先天不足。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專門組織“農村學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課題研究,編制了一套簡便實用、深受學生喜愛、不受場地器材限制的具有鮮明特色的農村中小學體育校本教材,供農村中小學教學參考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六、加強師資培訓,努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定期舉行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大賽(教學素質、身體素質、個人才藝),組織骨干教師送教下校,起好示范作用。組織撰寫論文、學習心得、教學反思、案例等,促使體育教師掌握現代教育科研理論及方法,提高了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水平和承擔市、區級教改科研任務的能力。
實踐證明,“校本教研”發揮了基層學校和教師的主體作用,解決了自身發展的動力問題;優化了教研資源配置,解決了區域內學校發展的均衡問題;加強了教研部門專業研究人員和一線教師的情感紐帶和學術聯系,解決了基層學校和教師課程改革多層面、深交流的實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