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示范效果偏低的現象。 有的示范位置、方向不合理,失去示范的作用;有的示范形式單一,不能使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而往往這些都做到了,“示范切入點”把握不當也會使示范形成低效甚至無效,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那么在課堂中何處才是最佳的示范切入點呢?
一、動作欣賞點
在課堂中讓學生欣賞教師的示范動作,讓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形體美和健康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氣氛,從而提高學習動作技能的積極性,以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如一位教師在執教《肩肘倒立》時,在準備活動完成后,教師在墊子上做起了“手倒立——前滾翻直腿坐——肩肘倒立——后滾翻——跪跳起”的連接動作,這一漂亮的動作立即吸引學生圍攏過來,在喝彩聲中,教師又一次漂亮地示范了肩肘倒立的動作并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許多同學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接下來,學生在濃厚興趣狀態,很快就掌握了動作要領。
二、動作關鍵點
這里的關鍵點既包括動作技術的難點,也包括容易被學生忽略而與動作有密切關系的技術細節,就難點、細節進行重點示范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教師形體動作的觀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記憶表象,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
如在進行“投擲壘球”課時,通過游戲“甩紙炮”開課,自然而然地引出投擲教學中的“鞭打”動作。隨后教師進行了規范、連貫、有力的示范,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示范時鞭打的動作,并就鞭打動作這一技術細節進行反復示范。這樣就抓住了示范的關鍵點,讓學生和前面玩的游戲相聯系。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馬上進行模仿練習,成績上升很快。
三、意見分歧點
當學生練習意見不統一,教師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利用學生之間的意見分歧,適時示范正確的和錯誤的動作,促成學生對動作的深層理解,用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去影響學生。
如一位教師在進行“前滾翻雙腿交叉轉體180度”動作時向學生質疑:“前滾翻雙腿交叉轉體時改向哪邊轉?”有的學生說向右轉,有的說向左轉,還有的學生說要跳轉。面對學生意見分歧點,這位教師從容地示范了三種轉法,然后繼續質疑:“哪種方法比較好”,之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邊練習邊找答案。學生積極嘗試不同方法,踴躍練習,很好地體現了合作探究精神。
四、探究卡殼點
當學生在探究學習時遇到一定的困難,就會卡殼。此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進行適時引導、講解示范,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如低年級的前滾翻教學,一位教師通過籃球滾動的試驗,語言引導孩子們自由模仿皮球滾動。但孩子們的練習卻出現了團身不緊,滾動不圓滑的現象。此時,教師進行適時示范,揭示其中的方法:小腿貼緊大腿,大腿貼緊胸部,額頭貼緊膝蓋。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滾翻的要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五、練習膽怯點
在教授學生動作時,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使學生產生一種不好意思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礙,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此,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動作的性質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教師要敢于示范,以解除學生不必要的思想負擔,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如在進行跨越式跳高教學時,我設計了四個跨越高度,讓學生選擇適合的高度依次進行試跳。但在練習時間過半時,在110 cm高度的橡皮筋前的學生少得可憐。于是我選擇了示范,將高度升高到140 cm并干凈利落地完成了動作,這時許多學生開始躍躍欲試了。在第二次示范時,我有意沒有完成動作,讓他們認識到即使跳不過去,也不存在任何危險。在我的鼓勵和學生的加油聲中,不斷有學生超越了這一高度。
六、動作錯誤點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動作錯誤時,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資源。利用錯誤點進行示范,讓錯誤變為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的誘因,讓錯誤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平臺。
如在“三步上籃”教學中,學生練習時出現了錯誤的動作(一小,二大,三上沖),此時教師有意示范了學生的錯誤動作,讓學生對該動作進行評判和評析,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正確的動作應該是“一大,二小,三向上跳”才對。然后教師進行規范、連貫的動作示范。由于“錯誤”來自學生,而毛病又是學生找的,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
七、練習困難點
所謂的困難點是指教授動作時,部分學生對難度動作沒有興趣,不愿嘗試練習,教師如果能在此時抓住這些困難點進行示范,就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地去嘗試。
如在進行原地交換腳跳繩課時,個別學生由于嘗試交換腳跳幾次也沒有成功,干脆就放棄嘗試新的方法,而是采用并腳跳的方法。我馬上示意大家停下來,自己拿起跳繩干凈利落地快速跳了起來,在不到十秒鐘內我已完成了二十幾次,頓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緊接著我說道:“跳繩花樣繁多,我們不能滿足于掌握個別跳法,原地交換腳跳我相信學了之后你們就會喜歡?!苯涍^這一跳一說,同學們又全部拿起跳繩開始了原地交換腳跳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