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目的:發展下肢的彈跳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游戲準備:平坦的場地一塊,長繩一根(或塑料短跳繩2-3根)。
游戲方法:將練習者平均分成4~6個小組,分別站成4~6路縱隊,左右縱隊與縱隊之間間隔一臂距離,練習者前后間隔1.5~2臂距離。挑選2名學生各持繩的一頭,分別站在縱隊排面左右兩邊,等候發令(見圖1)。

游戲發令開始時,兩名持繩學生從起點立即同步向前跑進,練習者從排頭由直立依次向上縱跳,越過腳下橫掃來的繩子(見圖2),掃完所有練習者到達排尾位置。這時持繩學生第一次折返(見圖3),練習者動作變為蹲撐,繩子由排尾從練習者的頭頂掃過到達排頭位置。第二次折返時(見圖4),練習者動作變為蹲撐,繩子經過排頭腳下時,練習者分別向上躍起跳過繩子,掃完所有成員到達排尾。第三次折返(見圖5),練習者動作再變為俯撐姿勢,繩與地面以較低高度從練習者身上掃過到達終點(排頭),此時游戲結束。
教學建議:
適合年級:小學四年級以上及初高中學生,20~40人為宜。
練習方法:先練習第一次折返,再練習第二、第三次折返,最后貫穿,往返2次。
游戲變化:根據學生體質,決定橫掃的頻率。游戲動作由直立到蹲撐再到俯撐,逐漸增加動作難度,既提高了練習者運動負荷,又增加了練習的密度。
注意事項:練習者前后保持適當距離,防止學生跳起后壓到前面學生身上,特別是橫隊要始終保持整齊,便于游戲。
(2)持繩人每次拉繩折返前要喊“1、2、3——走”的口令或“預備——走”給練習者準備起跳的時間,初學時每一次折返要講清動作,知道動作順序后,再靈活運用。
(3)繩子最好采用質地光滑,有一定重量的塑料跳繩,防止臉部擦傷,便于游戲中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4)場地大小要根據參加游戲的人數決定。
教學體會:
游戲“橫掃千軍”是我在“釣魚”與“快快跳起來”兩個游戲基礎上通過身體不同姿勢變化(如同立臥撐各動作),精心創作加工整理而成,也是我與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智慧、探索的結果;它對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
我把初三(1)班76人分為兩大組,分別進行游戲看哪邊做得好;游戲中我認真觀察發現配合默契的高個(男女混編)學生那組,幾次往返繩子總碰不到學生。我突發奇想,能不能讓他們蹲下做游戲呢?試驗一下,噢,不錯,特別是從隊伍的側面看,繩子經過學生腳下時,學生一個個躍起,就像一只只小青蛙從岸上撲通撲通跳進池塘,那場景十分壯觀,學生興趣高漲,我也興奮不已,再次要求握繩的學生提高橫掃的頻率,同時盡量把繩子壓得最低,這時我發現這些調皮的學生身體幾乎貼在地面上,繩子簡直就快擦到他們身上了。
學生反映說:“初次玩這游戲感覺非同一般——在長繩掃蕩下,同學們或起或伏,大有千軍競越起伏奔騰之勢,所以起名‘橫掃千軍’。” 每次游戲結束時,看到學生一個個紅光滿面,滿頭大汗,汗流浹背的樣子,做教師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這不就是“橫掃千軍”最大的收獲嗎!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實驗中學 222100)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外國語學校 2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