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討了在全流通環境下關聯交易可能出現的新變化,分析上市公司關聯交易面臨的控制風險及內部控制缺陷,提出了完善關聯交易內部控制的具體設想。
【關鍵詞】 全流通; 關聯交易;內部控制
一、全流通環境下關聯交易可能出現的新變化
(一)股權分置改革對關聯交易的積極影響
200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在全流通環境下,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原國有股、法人股可以和社會公眾股一樣上市流通,享有股價收益權,股票的二級市場表現成為兩者共同關注的焦點,大、小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大股東憑借控制地位利用非公允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造成二級市場股價大跌再不是“損人利己”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大股東和上市公司的不良行為將受到自我約束,大股東資產價值市場化將促使其更注重從公司的發展中獲益。因此,大股東將更傾向于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提升公司業績。同時,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更易于進行并購重組,整合資源,促進上市公司的發展。
(二)全流通環境下非公允關聯交易發生的可能性和動機分析
股權分置改革雖然解決了“股價分置”、“利益分置”等問題,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股獨大”問題,大股東的意志仍然可以凌駕于中小股東之上,進行非公允的關聯交易。吳鳴(2007)通過建模分析表明,在股權全流通的情況下,大股東仍然可能選擇“掏空”上市公司資源的策略。大股東持股比例越低,公司的ROE越低,侵占資源的效益越高,上市公司資源被侵占的可能性和程度越大。因此,股改完成后,大股東由于支付對價,減持了股份,為了獲得較高收益,持股比例較低的大股東可能通過更加隱蔽的關聯交易侵占公司資產,進而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
大股東作為新的投資者群體進入二級市場,大股東的利益與股價緊緊地拴在一起,大股東可能通過粉飾財務報表、虛假披露、內幕交易等手段,甚至與機構投資者合謀進行市場操縱和利益輸送,而粉飾財務報表的方法之一是關聯交易。因此,非公允關聯交易的動機將更加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保殼摘帽”、獲取融資資格,還有完成股改承諾、管理層股權激勵、增持或拋售公司股票、提升股價等動機。例如,上市公司在公布以大股東為對象的定向增發方案之前,大股東完全可能利用關聯交易隱藏利潤、釋放利空消息或通過非關聯化的一致行動人在二級市場打壓股價等手段,達到以較低價格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目的。
(三)全流通環境下非公允關聯交易的趨勢
2006年,我國開始實施新《公司法》,引入了大股東惡意掏空上市公司適用揭開公司面紗原則,明確了關聯方對公司的損害賠償責任和關聯董事表決回避制度。同年頒布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六)》規定:操縱上市公司進行不正當、不公平的關聯交易使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責任人員將承擔刑事責任。法律法規的完善和違法成本的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大股東的非公允關聯交易的不當行為。
在全流通環境下,非公允的關聯交易并不會因大股東股份流通性質的改變和法律的強大震懾而徹底消失,由于大股東盈利方式和利益取向的變化,關聯交易的性質、方式和手段將變得更加復雜化和多樣化。大股東可能會采取更加隱蔽、間接的方式(如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逃避監管和法律責任。
二、關聯交易面臨的控制風險及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關聯交易面臨的控制風險
1.戰略風險。非公允的關聯交易不僅不能合理配置企業(集團)內部資源、減少交易成本,反而會降低資本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
2.經營風險。關聯交易內部控制設計不合理或控制不當,可能導致非正常轉移利潤以及擔保訴訟,損害了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為企業的穩健經營埋下了隱患。
3.財務風險。由于對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界定不清,使公司對關聯方的識別發生錯誤,從而導致高估或低估關聯交易金額,或者由于將與關聯方的交易費用或收入提前或退后確認,造成財務報告信息失真。
4.資產安全風險。大股東可能通過非公允的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資產,造成生產經營不能正常進行。
5.合規風險。非公允關聯交易違反國家有關監管部門相關規定,交易行為被界定為關聯交易違規,導致監管機構的懲罰。
(二)關聯交易內部控制缺陷
(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和滬深證券交易所譴責公告整理分析)
由圖1可知,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
1.缺乏對關聯交易的分級授權審批制度。重大的關聯交易不經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審議批準而是由董事長或總經理決定、關聯董事沒有回避對關聯交易的表決,未履行必要的決策程序已成為上市公司非公允關聯交易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2.缺乏獨立董事對關聯交易的事前審核制度。一些公司的獨立董事或未對被擔保人的經營、信用情況進行事前審核,或未對關聯交易定價的公允性進行審核,或未對發生的關聯交易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發表獨立意見,獨立董事的不作為損害了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3.缺乏對關聯交易的信息披露控制。被處罰或譴責的上市公司幾乎都存在對關聯交易披露不及時、不完整、存在重大遺漏和提供虛假信息等缺陷。上市公司關鍵控制人本身不希望把這些信息公布于眾,采用滯后披露或刻意隱瞞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來掩蓋非公允關聯交易,達到操縱利潤或轉移資產的目的。
4.缺乏對關聯交易定價的控制。判斷關聯交易是否公允的重要標準是關聯交易的價格。關聯交易內容比較復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關聯交易定價依據缺乏統一標準,定價的公允性主要依賴于董事會的陳述。企業在披露股權轉讓與置換、資產轉讓及收購中的關聯交易定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