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察建議的概念和法律依據
所謂檢察建議,是指人民檢察院在辦案過程中,對有關單位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漏洞,為建章立制,加強管理,以及認為應當追究有關當事人的黨紀、政紀責任,向有關單位提出建議或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民事行政裁判建議等適用的文書。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辦案規則》第47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檢察建議:(1)原判決、裁定符合抗訴條件,人民檢察院與人民法院協商一致,人民法院同意再審的;(2)原裁定確有錯誤,但依法不能啟動再審程序予以救濟的;(3)人民法院對抗訴再審案件的庭審活動違反法律規定的;(4)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的其他情形,如非法調解、中止、終結執行等。
該規則第48條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有關單位提出檢察建議:(1)有關國家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存在制度隱患的;(2)有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嚴重違背職責,應當追究其紀律責任的;(3)應當向有關單位提出檢察建議的其他情形。
二、檢察建議的適用范圍
有下列情形時,可以適用檢察建議:
第一,有關單位存在問題和漏洞,為建章立制,加強管理向有關單位正式提出建議。
第二,有關單位在管理上存在問題和漏洞,應當追究有關當事人的黨紀、政紀責任,向有關單位正式提出建議。
第三,符合上述規則第47條、第48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第四,符合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政策精神與其他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應重新認識檢察建議的應用范圍
經對檢察建議的應用范圍的調研,筆者認為,我們應當重新認識檢察建議的應用范圍。在檢察實踐中,檢察建議不但適用于民事行政檢察,也適用于反貪污賄賂、瀆職侵權檢察,還適用刑事、申訴檢察,更適用于預防檢察工作。
四、檢察建議的規范
第一,檢察建議作為檢察機關一種常用的法律文書,必須做好登記、編號、制作、審批、簽發、送達、備案,做好督促建議事項的落實與建議事項的答復等的規范。同時,還必須加強規范化管理,防止濫發、錯發等現象的發生。
第二,檢察建議必須統一以檢察院的名義發出。一改過去有的以科室名義發出,有的以檢察院名義發出的做法。
第三,在審批制度上必須是檢察長(主管檢察長)、科(處)領導審批、簽發;由主辦檢察官送達。根據實際情況,有的還應召開座談會,宣讀、解釋檢察建議書的內容,交代做法。司法實踐證明,專人送達,有關單位對檢察建議的實施比較及時、認真。
第四,檢察建議的副本應送本級人大(如法制工作委員會)備案,接受人大機關監督。這樣不但可以加強與人大機關的聯系,依法接受人大機關監督,而且可以增強檢察建議的效力,提高執行力。
第五,檢察建議的副本應送接受單位的主管部門。
第六,制定并落實檢察建議的反饋制度和跟蹤回訪制度。
第七,規范檢察建議的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