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識是許多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得到的能力鍛煉也是其他相關學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難學、高中物理難教幾乎成了教育界公認的事實。為使物理教學情景化、人文化,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策略。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尋找到這個策略提供了導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發展和培養多種智能,而不僅僅是傳統觀念中的語言智能、空間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本文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從優化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對教學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觀察、實驗和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產物。物理學使用數學作為工具,是一門定量的科學。它研究最基本、最簡單的運動形式的一般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為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服務。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至少具有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八種智能對學生的發展都是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同等的注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同時又體現物理教學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應提出哪些要求,下面筆者著重就八種智能中的語言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兩個方面淺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中語言智能的培養策略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準確表達物理概念、敘述物理規律、說明實驗現象和準確書寫物理名詞等方面存在困難。口頭回答問題時不能兼顧準確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往往顧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學生在說(寫)“勻變速直線運動”時,誤為“均變速直線運動”,高二學生將“干涉”、“衍射”錯寫成“干射”、“衍涉”。這種在物理課上出現的語言問題,多屬于筆誤,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給學生糾正幾次就能解決了。但在語誤的背后,是否反映了學生的理解問題呢?如果是理解問題,就屬于語言智能范疇,應當在“糾錯”的過程中,既發展其語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如學生在回答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時,往往簡單地說成F=ma(正確表述: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合力成正比,和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與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方面的相關因素去說明,這就是語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現。
物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智能的有效途徑,物理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語言必須規范、準確、流暢。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闡明概念、敘述規律,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時必須給學生起示范作用。教師應該使用標準的普通話授課,使用規范的專業術語。例如,將“勻速直線運動”簡寫為“勻直運動”就不夠規范。教師流暢的表達、抑揚頓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語調,不僅能順利表達出教學內容,同時還給學生一種愉悅的美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堅持讓學生多發言,多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不是還定位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