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從現代奧運創始之時,就賦予了它深刻的教育內涵。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和飛速發展,對人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個性結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全面發展的人。如今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激發了國人對于奧運會的熱情,不僅可以促使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而且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和條件。
一、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價值
顧拜旦一生都在追求以體育形式為主實現體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他的奧林匹克思想的核心是“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一思想所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團結和公平競爭,其目的就在于為奧林匹克運動提供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境界。奧林匹克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身心和諧,追求卓越,公平競爭,和平友好,奮斗中體驗樂趣。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誠實勇敢、公正競賽、不斷奮進、團結友愛、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追求和平等都被認為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具體體現。
奧林匹克運動對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原因之一是強調了教育的價值。《奧林匹克憲章》中明確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展的一種人生哲學。”這種哲學可以認為是顧拜旦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教育和體育思想的繼承,也是現代社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的體現。在論及奧林匹克主義的任務時,《奧林匹克憲章》強調了兩點,一是“謀求把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合起來”,二是創造一種“在努力中求歡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價值并尊重基本功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1]
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在為《奧林匹克運動》一書作序時說:“離開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失去它的意義。”[2]《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和公正精神相互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3]《奧林匹克憲章》還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她將體育運動、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主義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斗中所體驗到的樂趣,優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倫理基本原則的推祟為基礎的。她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諧發展,以及優秀榜樣的教育價值作用。她讓世界不要暴力、不要恐怖,把所有人的目光移到同一個焦點上。
這就是奧林匹克的魅力。薩馬蘭奇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超越競技運動的,特別是在最廣泛、最完全意義上來講她是不能與教育分離的。她將身體活動、藝術和精神融為一體而趨向于培養一個完整的人。”[4]可見奧林匹克的理想不僅僅是四年一屆的奧運會的競技比賽,而是要通過體育運動這種特殊教育形式,將她的崇高理想滲透到人的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中。可以說,百年奧運是人們不斷挑戰自我,以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的教育過程。
二、奧林匹克和人的全面發展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東西的發展,就是作為目的本身的人的本質力量的全面發展。奧林匹克精神與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是一致的。
1.健全人格與奧林匹克精神
體育運動是健康長壽的一大法寶,是終身健康的最佳投資。體育運動可教會人們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游泳時學會水中安全和救護,戶外活動學會極端情形下的生存技巧等。體育運動可使人們在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上得到全面發展,以滿足快節奏、高負荷運轉的需要。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生理、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好的狀態。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快,工作負荷大,人際關系復雜,競爭日益激烈,人們普遍感到壓力大,心理疾病發病率日益上升。為此,提高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被提到了議事日程。要塑造健全人格,就必須使人在體驗善良、美好和溫馨的情感生活之時,也體驗順境、逆境、挫折和磨難的感受。體育讓人們通過游戲、運動和競賽,體會速度和力量、緊張與松弛、自信與自卑、勝利與失敗、成功與挫折,以及個人與集體的相互關系,無疑是增進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的一種手段。
2.競爭合作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
競爭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體的主動精神和潛力。現代人應具有競爭意識和開拓精神,懂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客觀規律。奧運會是一個充滿汗水、淚水、掌聲、成功和遺憾的賽場,這里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心態,激蕩著永不放棄的聲音,滿載著執著追求的信念。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對運動員而言,是要在面對強手時有大無畏的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勝利;對社會普通大眾而言,就是要有一種不斷競爭、不斷進取的精神,要追求完善,不斷挑戰自己,向新的極限沖擊。
體育競技具有技藝高、競賽性強、按規則行事,以及結果得到社會承認的特點。體育是唯一能依靠力量、速度、技巧來奪取優勝地位的一個領域,它的靈魂就是競爭。奧林匹克運動倡導公平競爭,即所有的參賽者遵守比賽規則。
體育中不但有競爭,更有合作,一些團體性項目更是如此。而合作的前提是對他人的尊重、寬容和理解,要求參與競技活動的人具備兼容并包的胸懷和合作競爭的精神,善于在現實和傳統之間、科學和人文之間、個人和社會之間,以及民族和人類之間不斷地協調和化解矛盾,應對各種挑戰。
3.和平與發展的世界觀與奧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能使不同國度和文化背景的人們直接理解其體能符號——身體姿態、動作軌跡、運動速度和節奏,達到有效交流、消除文化壁壘的目的,使具有競爭、互動娛樂屬性的奧林匹克文化更快地為更廣泛的人群服務。因此,體育活動有助于不同文化和社會制度的人達成共識,和平共處有助于國際間的理解、合作和和平。
互相了解和友誼是和平建立的基礎,而互相了解和友誼就是要讓文化差異成為交流和交友的驅動器,而不是成為各自封閉甚至對抗的樊籬。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語言的人們借助于奧運會這一平臺,在賽場上交鋒,在奧運村中交流,在“奧林匹克青年營”中對話,這些都有助于年輕人以博大的胸懷去認識、理解、尊重和客觀評價其他文明,虛心地吸取其他文明的優秀成分。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意義也正在于她把競爭與和平、靈魂與肉體、理性與激情、規則與自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