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提倡并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給學生灌輸知識,別忘了教會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那么,怎樣教會學生學習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筆者總結出了一套方法,用六個字表示,就是“聽、讀、記、議、理、做”可稱為“六字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要學生學會聽課
任何學科,要想學習好,學會聽很重要。學生首先要聽教師怎么導入新課,因導入新課往往有承先啟后的作用,它既是對舊課的復習,又是對新課的鋪墊。其次,聽教師的啟發式提問,這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解決問題的關鍵。再次聽教師課中反復強調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分析,怎樣理解。最后還要聽教師的課時小結,因小結既概括了本課知識的主要內容,又突出了重點。
二、教會學生閱讀教材
讀在政治課教學中也很重要,并非只有語文,英語科目才要讀,現行的政治課教材,知識容量較大、可讀性較強,若教師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閱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課前提出要求讓學生通讀,使他們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不理解的地方和問題在書中作出標記,待教師講課時認真聽,許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師也可提出問題,或就書上小欄目要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這種閱讀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另外,課后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后的閱讀材料和有選擇性地再閱讀教材,引導學生讀后思考,因它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要學生學會做筆記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鍛煉學生記的能力,從新生進校開始,筆者就要求他們做筆記,每生都要有一個單獨的政治筆記本,三年下來,要有自己完整的政治筆記。基本原理、概念、觀點、主要思路、內容、小結、自己的感受、見解以及課本上沒有的分析材料,要記在筆記本上,必要的知識及重點在書上打上記號、寫上注釋、作好眉批。做筆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集中學生的精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四、鼓勵學生學會開口說話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相互結合,為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思”與“說”的能力,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相結合,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可在講課中注重設疑,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思考,并大膽發言、議論或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全班一起討論,教師進行點撥、歸納;還可根據教材結合實際,把學生分成甲、乙兩組進行辯論。這“議”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又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民主參與教學的意識,真正發揮學生主體功能的作用。
五、梳理課文,歸納小結
梳理課文是很必要的,既可以理順知識之間的關系,又可以將知識間的不同點區別開來。梳理課文,歸納小結,有課時小結、課文小結、單元小結和學期知識總結等,每上完一課、一單元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圖表式或結構式把知識的結構、縱橫間的聯系歸納起來,做到串珠成線,結成知識網絡。這種方法長期堅持下去對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大有裨益。
六、理解鞏固,加強訓練
加強練習,一般的方法是上完課后,教師出題,學生做題,這不但加重了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而且滋生了學生抄襲作業、應付教師的惡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一改往日的做法,課后習題一般空插在上課時完成,課外練習要求習題課上定時完成。臨下課前,教師對題型、深度、廣度提出要求,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己出題,學生同桌交流打分,教師上來評議,抽出好的進行表揚,加大分值獎勵,平時的測驗就從學生出的題中進行篩選,這樣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以上六種方法經過實踐驗證,可以培養學生的六種能力。經過不斷改進,筆者所教過的學生,不僅愿學,而且會學,在歷屆的會考、統考和中考中,政治單科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當然,這些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教師要花一定的時間引導、督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習慣,無意中就會把它自覺運用到其他學科乃至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并將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河北省寧晉縣雷家莊中學)
(責任編輯:劉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