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好的教師隊伍就是一所好學校”。多年來,黃橋實驗小學(以下簡稱黃橋實小)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在學校發展的同時,教職工自身得到發展”的辦學理念,著力創設和諧的人文環境,搭建錘煉的平臺,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成為學校積淀內涵的過程,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更新觀念,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成功的學校管理,尤其是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的角色、行為、知識結構及教學技能等都亟待變化,學校也面臨著重新“洗牌”的考驗。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革新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出發,重新審視我們的學校管理,試圖從管理的角度來尋找學校管理與教師成長的切入點,搭建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平臺,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1.以典型來示范
在黃橋實小,每學期都要定期刊出《師德風采錄》,出好師德風采板報,以此來發現、宣傳身邊的典型,激勵教師當好學校主人翁,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干勁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五年來,我們共刊出了10期《師德風采錄》,47期師德風采板報。在此基礎上,積極向上級刊物薦稿,其中有80多篇稿件被錄用。此外,我們還在廣大青年教師中開展了“青春獻實小,本領顯教壇,能力顯課堂”、“師德演講比賽”、“師德小論文評比”、“我的廉潔警句格言”等活動。將抽象的師德規范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既增強了大家廉潔從教的自豪感和責任心,又促進了廣大教師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化和踐行。
2.以制度來規范
制度是實施學校管理的依據與準繩。多年來,黃橋實小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江蘇省中小學校管理規范》和《蘇州市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為標準,制定并修訂了《黃橋實驗小學章程》。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施的“青藍工程”,把師德考評要求列入“星級教師考評條例”、“教師工作考核表”以及“安全文明辦公室(班)”的考評細則中,以此來發揮制度的約束和規范作用,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應當看到,以制度來規范的管理方式實質是“法”治。它需要有科學的計劃,縝密的實施、認真的檢查、客觀的總結;它必須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制度齊全、紀律嚴明。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追求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各盡其職,又協作配合;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差不一樣;獎勤罰懶,選優淘劣,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
3.以情感來熏陶
管理,追求的是最大程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挖掘人的潛能,就要盡量排除對人的各種限制,讓人在自由交往、互相關懷的環境中輸入新的信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此,我們在加強師德建設的同時,著力營造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來熏陶、感染每一位教職員工,此即“人治”。“人治”強調的就是人的因素,就是讓管理者在學校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上都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把調動人的積極性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在大是大非上講原則,在小是小非上講人情,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尊重教師人格、情感,關心教師心理需要,淡化約束,少設框框,多搭建教師自我展示的舞臺,盡量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教育舞臺上唱好教書育人這臺“戲”。“生日時一盒蛋糕,節日時一句問候,生病時一束鮮花,困難時一份幫助,工作時一份指導,奉獻時一聲感謝,成功時一份激勵”成為黃橋實小多年來的一貫做法;在各辦公室爭創“安全文明辦”的活動中大力倡導“建小家”活動,通過傳、幫、帶等形式來傳承師愛,弘揚師德;利用假期分別組織黨員、團員赴井岡山、南湖等地開展“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