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中等專業學校德育要體現時代感,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與時俱進,繼承和創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與高中不同,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上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讀完職校,出去打工”是職業學校辦學的最大特色。因此,中職學校德育課的內容設置上應趨向于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專業、崗位的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注重對學生認知工具的給予。有鑒于此,我們在學校德育課改革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適應職業和經濟生活的發展要求,拓寬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有的中職德育課教材比較注重學科理論知識的傳授,與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和學生相應崗位需求相結合的知識較少。然而不斷加速的技術和企業變革,卻對職校學生提出更高的專業知識、社會能力、自我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要求。因此,對受教育者進行直接與工作崗位相匹配的就業素質的培養,是我們進行相關德育課程內容改革的一個重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經濟生活和學生崗位職業要求融入德育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生活和職業場景開展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進行以下的分析。一是了解企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二是分析職業工作崗位知識結構;三是對比專業知識內容的要求;四是對教學內容進行的開發和完善。當然,這個過程不是簡單把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內容“職業化”,而是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教師在按照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進行德育課教學內容開發時,要注意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淺顯性原則。教學內容不宜偏深、偏難。許多知識只需要學生了解,不必深究其學理淵源。二是廣泛性原則。要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重視職業技能教育、環境教育、各地傳統文化的傳承教育。三是生活性原則。密切聯系學生生活來開發德育課的教學內容,敢于把一些非常實用而以往不受重視的內容納入到課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如在電子商務班進行銀行金融知識教學時,教師以現實生活問題(老百姓反映比較大的銀行服務問題)為契機,引發學生思考,啟發其運用專業知識尋求解決方法,引入相關網上銀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