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課程改革啟用了全新的課程教材,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嶄新的天地。新課程在給思想品德教學注入勃勃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帶給我們許多茫然和困惑。為應對這些困惑和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本人對新課程的教法和學法以及如何構建“自主、合作、互動、有效”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一、新教材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圖文并茂、語言生動,一改舊教材生硬、陳舊、傳統的說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獨特魅力,深受廣大師生好評,但在教學的具體實施中卻遇到了諸多困難。
1.教材備課難
新教材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間,但同時也加大了備課的難度。新教材配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勢必要求教師廣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在備課中的難度就加大了。農村中學資料、配套設施比較缺乏,現代教學手段較少,設計好的課常常沒辦法展示。此外,這套新教材給了教師施展的平臺,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整合,但如何設計自己的課堂,得花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因為活動比較多,有時設計想象的和實際情況及操作有很大區別,另外,每個班級的情況又不一樣,因此,對教案的設計和修改是一大難點。
2.教材把握難
新課標有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第一位,由過去重知識傳授發展到重學生內部靈性的生成,課堂知識由原來單一的書本知識,增擴為教科書知識、教師個人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強調學生情感體驗,弱化知識,似乎教師的內部邏輯聯系不是特別強了。上課時,如果教師把握不好的話,學生將無法把握知識結構,容易造成思維脫節、混亂現象,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他們上節課講的是什么內容。活動形式、內容雖然豐富多彩,但如果教師不善于歸納,就會造成學生只知道參與活動,而不知道活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課堂控制難
由于新教材的空間很大,活動又較多,教師在教學控制上就有一定難度,如果把握不好的話,就會使課堂顯得特別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實際的教學中,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較大,同樣的課堂設計、教學方法,在不同的班級和學生身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可行的教法與學法
針對新教材使用中的上述困難,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認知水平,貫徹“自主、合作、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認為應選擇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1.實施情境教學和學案導學
通過提供具體生動的情境材料,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走進情境、思考探究并解決問題,綜合運用閱讀感悟、情境分析、討論、評議等方法,提高課堂效益。
2.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先學后教、學練結合、師生互動、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3.尋求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預設是教學的基礎,備好課是我們搞好新課程教學的前提。為此,上課前,要精心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盡量開發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特別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和智慧要充分估計,盡可能地預測課堂中學生會出現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思考解決的問題、可能遇到的障礙等),針對這些問題想出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要精心選擇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的、貼進學生實際的社會熱點材料,選擇相關的小故事、圖片漫畫、名言警句、詩詞歌賦,并針對這些內容設計一些“小而活,活而不難”且有思考性、開放性的問題,千方百計創設活動情境,但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只圖表面形式和熱鬧,要明確活動的目的性,追求活動的實效性,對教材設計的小主題活動,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的需要進行選擇取舍、加工補充。要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所思所想,甚至誠懇地向他們請教,做到教學相長。
三、有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盡管教無定法,但貴在有法,一堂課總是要有一定的程序和結構,課堂教學總是有一定步驟,我們的“自主、合作、互動、有效”的教學模式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故事引路,揭示主題
通過合理設計故事情境,引起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揭示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所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這里的故事是廣泛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小品、寓言等多種多樣,此階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和揭示主題,因此,占用時間不能過長,以3分鐘為宜,最多不能超過5分鐘。
2.自主感悟,生成新知
本階段設計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以學案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的重難點為主攻方向,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思考分析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初步感悟新知識,然后學生之間討論交流對問題的看法,教師巡回點撥,在師生合作中生成新知識。在這一階段,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時間過短,學生閱讀任務完不成,談不上感悟和生成新知識。
3.情境探究,師生互動
在自主感悟階段,學生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初步的,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設計具體、生動的情境,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情境、解決問題。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教師精講點撥,講清思路、明析事理,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到一般,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有針對性地選取或設計現實生活中常發生的情境,提出問題,走進生活,讓學生去辨認、說明怎樣做,通過生活中鮮明的事例,讓學生升華和應用新知識。
4.扣標整合,鞏固提高
在這一階段,讓學生談收獲、談感受、談新體驗,讓學生歸納總結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方法、技巧,把新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清晰化。把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進行強化,引起全體同學足夠重視,教師及時反饋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訓練,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點評,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矯正之后,可即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合的機會。面向全體,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課堂實施中的注意點
1.學會等待
我們面對的是個性鮮明,多種多樣的學生——聰明的、遲鈍的、聽話的、調皮的、驕傲的、自卑的、上進的、落后的……不論什么樣的學生,我們都必須給予厚愛、給予熱情、給予鼓勵、給予等待。當學生閱讀時,給予等待,不要怕冷場、不熱鬧;當學生討論時給予等待,給他們暢所欲言的時間、整理思緒的時間;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給予等待,等待他們糾錯、等待他們成功,培養我們的寬容和耐心,提高我們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升我們等待的境界。
2.不妨讓學生動手
我們的思品課,有關設計的問題較多,學生討論回答較多,但有些問題,談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口頭和字面上是不一樣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不妨讓學生在紙上寫下來,讓學生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也符合新課改的方向。
3.把握語言節奏
“課似看山不喜平”,把握好語言節奏,運用揚抑頓挫的語調,優美地傳出真情實感,這是教學節奏藝術對語言的要求,運用語言自如、恰到好處,將會使學生以舒心、美感和無限留戀的狀態積極參與教學。政治課對語言有更高的要求,它的說服力、感召力、鼓舞力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語言力度、語言魅力。政治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一方面,力爭語言精煉、準確,講究語言的節奏與技巧,做到抑揚頓挫,該動情處要情感豐富、飽滿,該娓娓細雨時則平心靜氣;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多種語言形式,多用一些內容深刻、耐人尋味、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在領略語言的節奏美的同時,對所學理論有所感悟,由此構成語言波瀾,激發學生學習和思維的動力。
4.提高板書藝術
板書的具體要求是簡潔、明了、美觀、突出。按照這一要求,一堂課的板書要盡量精要,不可過多。課題、重難點(主要問題)、關鍵詞語、易錯、易混、易漏知識點一定要板書,并且要注意形式上的美觀、安排上的合理,讓學生耳目一新,易于接受。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喻屯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