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管理是學校的日常工作,其日常性往往使我們產生管理疲勞,在貌似管理的情況下出現管理理慣性和無效性,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為防止出現這一現象,我校明確提出細化教學環節,規范教學過程,以有效管理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一、加強制度建設,保證教學程序的規范性
制度是行動的保障,為進一步規范教學過程,學校特別制定了《江蘇省揚州中學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明確了新課程背景下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新課程實施方案》《校本課程實施辦法》明確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管理的方向和具體措施。學校還根據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流程,編制了《教研組工作手冊》和《備課組工作手冊》,從教學計劃到教學過程各項活動到總結反思等都要求真實記錄,作為對教研組檢查考核的重要依據。此外,學校還制定了《青年教師評比條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管理條例》《研究性學習管理條例》《學科競賽管理條例》《教研組評比條例》等,力求從各方面規范教學管理與科研并將管理措施落到實處。
二、分層、分類有序推進,保證教學目標的針對性
分層主要指針對我校省招班和城區班、理科和文科班不同層面的班級,分類是指針對我校不同年級、不同類別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
根據年級特點明確不同的階段性教學要求,使學校教學管理具有總體規劃性。高三年級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第一戰場,學校高度重視高三工作,成立高三年級管理委員會,由校長、分管校長、主任和不同類型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代表組成,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和議教會,認真分析質量數據,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學校還在年級委員會討論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由校級領導主持,有針對性地召開學科會議,專題研究、布置學科教學工作。總結近年來我校在高三教學管理上的做法,我們的體會是:高三工作要以目標管理為抓手,強化目標責任制;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以教師為主導,加強師生互動;以“有效”、“高效”為目標,強化教學各環節,優化教學管理。具體措施是:依據學生情況和教育局下達的目標,實行目標雙向分解,落實到人;定期召開學生大會,選定主題,有針對性對學生進行激勵和動員:利用晨會、班會,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學生個別談話,發揮咨詢輔導中心的作用,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強化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練習訓練等各個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我們要求各學科調整復習計劃,將傳統的二輪專題復習與綜合復習有機融合,保證學生有充分的綜合訓練的時間和空間。為了保證高考高分段人數比例,我校堅持以競賽輔導為主要手段的培優工作,加強數、理、化和英語等學科的競賽輔導工作,并力求競賽輔導在為競賽服務的同時兼顧高考。為了保證大面積豐收,我們堅持高三學生的雙向答疑、輔導的做法,利用晚自習的第一階段時間,由任課教師召集相關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和答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由于從2008年起實施新高考,高二年級面臨高考學業水平測試,測試成績直接影響高考,這意味著高考的前移。面對這一新形勢,仍有一部分同學對此沒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學校通過家長會、學生大會、班會進行宣講,幫助部分同學端正思想,全力以赴奮戰學業水平測試,為高考全面性勝利贏得先機。學校有計劃地召開學業水平測試科目學科成員和班主任會議,強化責任,明確目標。文科科目提出精講多練,以練促記的教學要求;理科科目提出基本概念過關,基本應用達標的要求,力爭過關率、優秀率保持明顯優勢。
高一年級為起始年級,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自主發展是揚州中學的優良傳統,所以學校有意增加自習時間,留足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要有效實施學生自主學習,首要的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重點是培養其主動學習和自覺學習的意識和方法,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學校還利用多種活動,進行人生規劃設計,讓每位學生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做到聚精會神打基礎,奮力拼搏求卓越。另外,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做好每位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全面啟動研究性學習活動,盡早確立各自研究的課題。
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我校對省招班、城區班、理科班、文科班教學工作提出原則性要求,省招班要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城區班收放兼顧,針對我校文科相對薄弱的情況,我們提出“振興文科”的口號,在學生分班、師資配備等方面向文科傾斜,并提出文科教學借鑒理科的經驗和做法,加強訓練,提高效率。
另外,針對目前高校招生多元化、多渠道的特點,我們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長,采用輔修與輔導的形式,對參加自主招生、藝術體育等特長生、小語種提前招生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他們的特長得以發展,個性得到張揚。
通過分層、分類有針對性的教學,努力使我校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個性品質得到發展,并讓每個學生各得其所。我們提出的教學目標是把我校學生培養成“獨立、自律、健康”,具有終生學習能力并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三、狠抓備課、聽課、評課,保證教學過程的高效性
學校明確提出了“個人先行、集體討論、整合資源、形成特色、求實創新、反思提高”的備課要求。教師個人要在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按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個人要在集體討論前后,認真研究教材,多渠道搜集資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形成有個性特色的教案(書面)和每節課的作業,電腦里有電子教案和相關教學資源。集體討論即集體備課環節主要內容為:統一進度,統一內容,交換資源,討論教法,規范作業,研究命題,交流心得。集體備課活動的載體是《備課組工作手冊》,要求按計劃進行活動并記錄活動內容。近年來,我校積極探尋教學新思路,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在備課中推行導學案,促進備課的優化。運用導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中心,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課內外結合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系統,旨在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學質量。導學案的編制要求按照“目標性、基礎性、開放性”的原則,導學案既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材料,也是課外學習的輔導材料,既引導學生學習也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和提高。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我們特別重視個性化、差異性教學,要求教師的教案和教學形成鮮明的特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需求。我們要求,教師每一節課備課包括以下內容:一份導學案,一個演示文稿,一份作業,一個電子資源庫。我們要求每個教師按照以上要求將有關文檔和內容,連同教學手記等建成個人教學資源庫,今后將要求教師將個人資料庫上傳到校園網內網上,達到相互促進、相互激勵和更大范圍資源共享的目的。
聽課、評課是學校的常規工作,也往往是容易忽視的工作。因此我們采取多種措施來推進這項工作。一是領導帶頭,學校領導成員要求帶頭推門聽課、評課,學校規定每周三的學校行政例會有一項固定議程,就是各位領導成員匯報聽課、評課情況,以此推動領導成員走進課堂,了解真實的教學情況。二是階段推進,學校在每學期組織一到兩次校內大規模的聽課、評課活動,要求名師、骨干開設示范課,同時新教師、年輕教師開設匯報課,并將開課、聽課、評課的有關資料編印成冊。另外,我們要求青年教師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賽課活動,同組老師互相幫助,相互促進,近年來,我校師生在全國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四、突出鞏固和反饋,保證教學質量的實效性
我校推行“三階段鞏固,多層次反饋”模式,以促進課堂教學和訓練的高效率。
所謂“三階段鞏固”是指課堂即時鞏固、課后及時鞏固和學段中期階段鞏固。當堂即時鞏固:在揚中歷史上,就有5分鐘英語隨堂檢測與10分鐘數學隨堂過關的傳統。限時完成,當堂講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檢查當堂課的學習效果,明確存在的不足,以便課后及時彌補。本學期學校倡導在部分學科教學中試行該方法,待取得一定經驗后再全面推廣。課后及時鞏固:主要是指學生課后作業,我們正在著手研究制定《作業規范》,明確基礎性作業和開放性作業兩個層次,基礎性作業是指針對每節課教學內容課后訓練,盡可能采用活頁紙的形式,方便學生做,方便教師詳改。我們將在本學期我校與南師附中、省常中、蘇高中聯手打造的《課時作業》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形成更適合我校的課后訓練資料。開放性作業是幫助學生選擇一本起點較高的資料,便于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閱讀或練習,采取不定抽查的方式進行檢查與反饋s階段鞏固:即依據新課程的特點,每學期兩個學段,每個學段分別進行段中考、段末考(即相當于原來的期中、期末考試),在學生知識趨于淡忘甚至遺忘前促使學生再次復習鞏固,從而達到長期掌握的目的。
“多層次反饋”,就是通過多種途徑,如學生自身的反饋、家長的反饋、課堂上的反饋、作業效果的反饋、考試成績的反饋等等,及時了解學生上課、作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有效地調整教學起點、進度、方法及作業量等,并將有關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在師生的信息互相反饋中,避免高投入低產出,從而提高效率。
教學管理是一門科學,他需要我們用智慧的汗水去澆灌;教學管理更是一門藝術,他需要我們用滿腔的熱情去探索。我相信,只要我們能用集體的智慧和熱情,就一定能打開這扇科學之門,藝術之門。
(責任編輯: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