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埃里克·霍弗說:“在巨變時代,善于學習的人將繼承未來。有學問的人將會發現他們為生存其中而進行準備的世界已經不存在?!笨梢姡瑢W會學習已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教學中的如何“教”逐漸轉化到學生如何“學”的探討上。教學中,我就如何加強學生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實踐探討。
一、改變學習方式,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
“教法”影響“學法”。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方式以他主、被動、接收為基本特征。提起學習,學生想到的行為是讀書、聽講、做練習、考試,目的是學知識、升學。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按教師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填鴨式、一刀切的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削弱甚至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加了學生負擔,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為此,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學生自學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主要扮演教學情境的設計者,教學重點難點的釋疑解惑者,教學過程的監督者。給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更多的尊重、信任和激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快樂,體驗生命的價值。
二、指導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達爾文曾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闭莆樟藢W習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我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非常重視讓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制定各自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包括學年目標、計劃,學期目標、計劃,月周日目標和計劃等,做到目標明確,定時、定量按計劃完成,并鼓勵學生自我檢查或彼此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目標的制定與完成要及時作橫向與縱向的分析與研究,形成同學之間互相檢查、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機制。這樣才會避免學習的盲目性,減少無效勞動。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好的學習方法應符合認識規律。符合學生個性特點。應該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如,在用腦效率方面,有“貓頭鷹”型,每到夜晚腦細胞進入興奮狀態,精神飽滿;有“百靈鳥”型,黎明即起,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有“混合型”,全天用腦效率差不多,但在上午8—10點和下午3—5點左右,效率相對較高。學生要了解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用腦規律,在最佳用腦時間內學習最重要的和難度最大的內容。再如:性格外向的同學活潑好動,注意力轉移快,反應迅速,但堅持性差,可指導他們應用“交替學習法”不斷變換大腦優勢興奮中心,該玩時就玩得痛痛快快,該學時就學得專心致志,必要時要用意志力來約束自己。而內向型的同學沉著穩重,善于思考,學習認真持久,但思路不寬,領會知識往往較慢。對于這類學生,要指導他們在發揮優勢的同時,多與同學交流,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擴大閱讀面,拓寬思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和積累,所以在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激勵學生發揚勤奮刻苦的精神。
三、培養良好習慣,增強自主學習的后勁
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讓學習更有條理,提高學習效率。好的習慣一旦養成,會受益終身。新課預習、及時復習、上課專心、勤學好問、嚴格執行學習計劃、善于思考、勞逸結合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在思考中求知的習慣。學會思考是學會自主學習的關鍵,也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就筆者所執教的思想政治課而言,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但在記憶的內容中,不理解的東西儲存得越多,學生的負擔就越大,學習興趣和能力就越低,所以在教學中,我從來不讓學生死記硬背教材內容,而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思考的方法,養成閱讀分析思考的習慣,聯系生活實際和相關知識加以理解,在思考中求知,這樣學生雖不以記憶為目的,卻在大量的閱讀、分析、運用知識的過程中記住了需要掌握的知識,并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持續的動力。有理想和追求目標的人才會有行動的內在動力,為此,我幫助學生分析社會發展趨勢及個人家庭現狀,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從而樹立理想,規劃自己的人生,制定奮斗目標。同時還引導學生閱讀名人傳記、名人格言,找出自己最崇拜的名人作為榜樣,激勵自己。
好的學習習慣不是自發形成的,需逐步培養。要教給學生糾正不良學習習慣的方法,例如:請家長、老師、同學監督自己,約束自己;將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貼在床頭、桌邊提醒自己;激勵學生利用意志力進行自我暗示和自我約束等。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用心觀察,多監督、多鼓勵、多引導。
(責任編輯:班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