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學生為主體的“現場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自主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積極地對待教學。學生能否積極參與在于教師能否創造條件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興趣。誠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將現場教學放在整個教學的首位,為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創造良好條件,并在現場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以《電器》電機和低壓控制技術的現場教學為例加以說明。
第一步:觀察
每組一臺電機或一套控制電器元件,學生先觀察,初步了解其外部特征,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外形特征和內部結構,進行思考,進而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拆裝
首先,教師介紹每個設備或元件的拆裝要領和注意事項。然后,組織學生自己拆裝。在拆裝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其內部結構。避免課堂教學時的抽象思維,便于學生接受。
第三步:講授
學生對設備、原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講授該設備或元件的工作原理使學生結合實物充分理解其工作原理。其次,介紹元件或設備的用途、規格型號、正確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常見故障的判斷及維修方法。使學生達到應知、會用、會修的程度。最后安裝或恢復好元件。
針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現場教學,使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教學模式從先教后學轉為先學后教。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同時,學生直接參與,又鍛煉了其實際操作能力。
二、以教師為主導的理論教學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按既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引導、啟發、促進學生學習,以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教學一定要選準切入點,理清知識點,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的教學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這就是“善教”。以《工作臺自動循環往復電氣控制》為例,介紹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發揮其主導作用。
第一步:選準切入點
在切入點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結構,盡量以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問題為切入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更好的投入教學中,引起思考,作出反應。教師才能進一步啟發引導,逐步深入。從而達到學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工作臺的循環往復是由電動機的正反向旋轉拖動的,電動機的正反向是由兩個單項控制完成的。因此就由電動機的電向旋轉控制為切入點,進行引導。讓學生先畫出上一節課所學的控制電路。學生既復習了所學的內容,又參與了教學活動。
第二步:啟發引導
選準切入點,就找出了知識的激活點。這時教師應緊緊圍繞切入點,從不同角度提出新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找出突破點,循序漸進,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我們通常采用從簡單控制入手,以控制要求為線索,引導學生逐步完善控制電路,使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打破了學生等、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1)兩個單向控制合在一起后,若電動機正轉,又按下反轉按鈕,會出現什么現象?主電相間短路,解決的辦法是互鎖。
(2)電動機正轉工作結束后,需要反轉時,反向按鈕如何切斷正向電路,接通反向電路?向電路加反向按鈕的常閉觸點,其常開觸點接通反向電路。
(3)工作臺要自動循環往復怎么實現?轉入行程控制。
(4)行程控制失靈則怎么辦?完善保護環節等。
在啟發引導環節中,允許學生反問、討論、爭論。學生的質疑表明學生已投入到教學中,并且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開啟。所以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星星火源,進行引導。理不辨不明,學不思不透。這就促使教師在備課時更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問題。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起一個知識點、線、面、體相聯系的、明晰的知識結構圖,做到教學相長。
第三步:理清知識點
知識點理清的過程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理清所講內容中最基本的概念:理清實用知識點及重點難點;理清學生在學習中易錯、易混、易誤解的知識弱點。只有這樣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側重點。對中職學生,重點是理清最基本的概念,理清使用知識點,理清應用技術知識點。對于一些難點問題,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引導。我們常采用的方法是類比法。如熱繼電器工作原理中,不同材料做成的雙金屬驅動片,在所熱后彎曲驅動觸點時,學生只知道熱脹冷縮,伸長縮短,而不好理解雙金屬片成為。一個整體受熱后的彎曲。我就用方隊在轉彎時,內外圈行走的區里不同來類比。又如,工作臺自動循環往復的限位保護電路中,學生提出,限位開關壞了怎么辦?這要從機電產品的使用壽命和機床電氣控制電路的成本作可靠性分析,問題就復雜化了。我就用“千年等一回,何不瀟灑走一回”的比喻帶過。即詼諧學生又印象深刻,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善教”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抓住學生的思路,關注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技術知識,而不是灌輸知識。
三、以技能為載體的實訓教學
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知識載體中的一部分是技能,如機床電氣控制電路的安裝、調試和故障檢修,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這部分內容學生在課堂上足難以接受的。因此,應走出課堂到實訓基地去進行。先示范,學生再實際操作,既直觀又易懂,學生興趣和積極性高。特別是機床電氣故障檢修時,先設置好故障,讓學生分析判斷故障范圍,然后學生利用所講的方式進行檢修。當學生判斷出故障時,既有一種成就感,又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又鞏固完善了所學的理論知識。
在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不是課堂本身,而是當這一切都已忘掉的時候,所留下的東西”。學生一旦掌握了各種學習方法,具備了這種能力,就會從“我學變為我要學,學會變成會學”。在互動教學中,學生和教師的相互協同,使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使教師不斷地充實、豐富和提高;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處一個和諧、共進的統一體中,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責任編輯: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