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進課堂,進辦公室,進家庭,在很多地方都不再是稀罕事。電腦辦公,電腦作文,電腦發送郵件,電腦打印標語、設計廣告等,就連便條之類的文字小件,有的也用電腦打印。因為電腦打字與手寫漢字相比,既快捷、清晰,又整潔、美觀。所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很多人都認為用筆書寫漢字的意識和習慣會越來越淡化,對手寫漢字的重視程度和苛求程度也會越來越低。甚至連中小學的寫字教學也沒必要像從前那樣重視了(事實上現在也已經出現了這種現象)。面對這種形勢和現象,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因為電腦文字的出現,手寫漢字真的就這樣要漸漸遠離我們而失去生命力了嗎?其實并非如此。筆者認為與電腦打字相比,手寫漢字至少有以下特性,正是這些特性維系著它不竭的生命力。
手寫漢字是人們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一切文化知識的學習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作用,并且,對它的學習與傳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一個正常人來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誰都離不開這項最起碼、最基本的能力。也可以說手寫漢字對于人們從事各項學習活動幾乎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作用,特別是文化知識的學習更不能離開手寫漢字。人們從啟蒙學習開始,伴隨著識字就開始了寫字基本功的訓練。無論是傳統的語文教學,還是現代的語文教學,也不管采取的方法是“先識后寫”、還是“多認少寫”,識字與寫字總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學習活動。只不過由于人的天賦和愛好不同,隨著個人的發展,在學習寫字的追求上,和所形成的寫字能力上會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可能寫得差一些,有的寫得可能好一些,有的還可能成為書法家。有的練習寫字只是為了適應學習、工作的需要;有的練習寫字是力求把字寫得更美觀一些;有的則是為了追求書法藝術的境界成為書法家而練習。無論哪一種目標的追求,在學習寫字的漫長過程中,這一學習活動對人的影響、陶冶和鍛煉所起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在評論“寫字教學的意義”時曾經有一位網民這樣說:“寫字是集德、智、體、美、勞諸方面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特殊學科。寫字教學的意義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以字有德,以字啟智,以字益美,以字健體’。”意思是說讓學生通過學習寫字來培養高尚品德,通過學習寫字來開啟聰明才智,通過學習寫字提高審美能力,通過學習寫字來鍛煉體魄。早在2002年《教育內參》第24期就報道過山東省陽谷縣以書法教育為切入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經驗。報道說,漢字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學習書法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提高人的文化素養,一直為歷代教育家所重yPwB1cYfSI0OaEQurOfeNt1gmJI/pVF/O8hzx4CTECU=視。他們把“寫漂漂亮亮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作為書法教育追求的目標。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做法,我們也認為,抓好寫字教學和書法教育,一是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學習情趣;二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寫一手好字,能使一個人求職、工作乃至終生受益;三是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是傳統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載體。因此,無論是為實用而學習寫字,還是為藝術而習練漢字書法,其過程都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手寫漢字在實用功能上不但具有“廣泛性”和“方便性”,而且還具有“不可替代性”。
電腦雖然可以輸入和提取漢字,而且與手寫漢字相比,電腦打字有操作快捷、字跡清晰、文面整潔等優勢,但是,在使用范圍和方便性方面卻不如手寫漢字。首先,手寫漢字在使用范圍上要比電腦打字廣泛的多。可以說,凡是能用電腦打字完成的文字材料,幾乎都可以用手寫漢字來完成(印刷排版除外)。但是,有些必須用手寫漢字去完成的文字材料,卻不宜用電腦打字來替代,如果替代了,就會失掉它應有的作用和意義。例如,各種類型的簽字、簽名、題詞;老師講課板書、批改作業;領導批閱文件;醫生開據處方、填寫病歷;學生寫作業、答試題,以及填寫需要長期或永久性保存的文字檔案資料等等,這些一般都不能用電腦打字來完成。即便有的文字能用電腦打印,但與手寫的效果也大不一樣。如春聯、喜聯等,大家都有體會,手寫的對聯要比打印的或印刷的對聯,感覺更人性化、更祥和、喜慶和溫馨。其次,在使用的方便性上,手寫漢字要方便于電腦打字。如,記者外出采訪做記錄,人們參加會議、聽課、聽報告作筆記,外出活動或出差,隨時記點東西,寫個便條等等,都更適宜用筆直接書寫。因為手寫漢字操作起來,不但用具簡便——一支筆、一個本,或者一支筆、一張紙足矣,而且書寫起來可以隨意自如,靈活多變。時間緊了就可能寫得潦草一些,時間多了就可能寫得工整一些;紙面空間大了可以寫得字體大一些,行間距疏松一些,紙面空間小了就可以將字體寫得小一些,行間距緊湊一些。除此之外,還可以圈點勾畫,隨意添涂。有時還可能使用一些速記符號或代碼以提高寫字的速度和效率。盡管手寫漢字有時文面顯的不那么整潔,甚至潦草不堪,但它只要能讓人識別讀懂,就能起到“白紙黑字”落筆為據的作用。
手寫漢字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感情色彩”,它在發揮文字交際功能的同時,還能為書寫者彰顯個性,表現書寫能力,宣泄思想情感,已成為一種“文化”。
電腦雖然能輸出多種類型和各種型號的字體,但是,無論它能輸出何種字體,它都只不過是一個個定型不變的字符而已,筆畫、形態絕不會因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思想情感等因素而產生任何變化。而手寫漢字與電腦打字相比就大不一樣了。雖然用手寫的漢字也是一個個字符,但它卻是一個個富有變化、充滿情感與活力的字符。它可以因書寫者書寫技能水平的高低、條件的優劣、心態的好壞等,使其字符的筆畫、型態、組合布局等,呈現出各種相應的勢態。它能給人以各種各樣的感受,或俊俏,或丑陋:或粗俗,或典雅;或平靜,或躁動;或滯澀,或流暢;或剛硬,或柔軟;或急促,或緩慢;或老成,或稚嫩:或認真,或草率等等。給人的這些感受,有時很明顯,有時很微妙。除了這些之外,人們還有“字如其人”之說,一是說字的特點,往往與人的特征相一致,如男孩子寫的字與女孩子寫的字往往就不大一樣,性剛的人與性柔的人寫的字也不一樣,等等;二是說字貌與人相也差不多,人是百人百面,字也因人而異,百人百樣。不然的話,公安部門在破案時,就用不上鑒別筆跡的技術了,在傳統的書信中人們也就不會常說“見字如面”了。由此可以看出,手寫漢字與電腦打字相比,除了具有相同的書面語言交流功能之外,所不同的是還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比如一個手寫信件或節日賀卡,無論是親人所送,還是朋友或者是其他人,我們看了之后,總感覺比電腦打印的信件或賀卡親切的多。看信時,除了能了解信中述說的內容之外,還可以仔細體察、端詳筆跡,從中體味那難以言表的人際親情。在這一點上人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例如,胡錦濤總書記給孟二冬教授女兒的一封信和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溫家寶總理給香港小學生的一封信,之所以使收信人那樣激動不已、熱淚盈眶,其重要原因就是國家領導人“親筆書寫”,將關懷、關切等深情寄予筆端的緣故。再如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得知侄子季明被叛賊安祿山殺害并將人頭懸掛在城門之上后,義憤填膺,慷慨陳詞,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寫下了《祭侄文稿》。文稿書法通篇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沉痛悲憤之情溢于筆端,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時隔千年,現在人們看著他那疾書的筆畫線條與那無意創作卻又錯落有致、跌宕起伏的章法布局,仍能體味出顏魯公當時怒不可遏、不書不快的悲憤心情。因此,書法界常說“書為心畫”還是很有道理的。手寫漢字在將一個個字符,組合成書面語言進行表情達意時,它本身也起到了輔助作用,有時通過它自身的表現形式還可以引發人們的其它聯想和感受,從而加深和豐富了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體會。這一點是手寫漢字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它是電腦文字和其它的印刷文字所不具備的。這一獨特的人文功能和作用會使人們永遠的依賴與留戀。
手寫漢字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其中一些變化豐富、和諧完美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一門獨特的博大精深的藝術——書法。
如上所述,手寫漢字與電腦打字相比,無論是在筆畫、線條還是在結構組合及整體形態上都有很強的變化性,正是這種變化性形成了它獨特的審美內涵。因為漢字本身就具有很豐富的審美因素,如筆畫有粗細、長短、俯仰、斜正、方圓、輕重、曲直、向背;結構形式有左右、上下、全包圍、半包圍;結構特點有疏密、開合、穿插、避讓;形態有方矩、長扁、三角形、梯形等;造字方法有會意、指事、象形、形聲、轉注、假借。手寫漢字除了能突顯這些共性的審美因素之外,同時還蘊含了千變萬化的個性審美因素。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漢字書法藝術,就是憑借漢字自身的審美因素和手寫漢字的個性審美因素,才形成了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藝術領域。在這個領域里,從古至今,人才輩出,涌現出了眾多的藝術家。這些書法藝術家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并在這個藝術王國里盡情發揮,任意馳騁,就是靠的這種個性審美因素的發展與張揚。人們日常生活的手寫漢字除了實用價值之外,審美價值雖然不如書法藝術那樣豐富,但是也有“字如其人”、“書為心畫”、“見字如面”等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因此,古往今來,無論是書法藝術家們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還是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留下的手寫筆跡(當然也包括殘疾人或特技者用其它器官書寫的漢字)無不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享受。可以說手寫漢字的審美價值不但是獨特的而且是永恒的。因為手寫漢字是書寫者借用書寫工具心驅手動、心手合一、一揮而就而留下的軌跡,這種軌跡一旦形成就容不得任何人再去修飾或改動,否則就會形游神離。所以它的作用和獨特效果是任何印刷文字,電腦文字所不能比擬與替代的。雖然現在電腦打字的出現,取代了不少手寫漢字的交際功能,大大地減少了手寫漢字的使用量,但同時我們卻發現在電腦打字的襯托下,手寫漢字變化豐富、寄情于字、神采飛揚的審美特征越發顯得更明顯、更突出了,給人們帶來的感受也更加深切了。特別是在需要利用手寫漢字的特性去滿足其需求和欲望的時候,人們對手寫漢字的特殊魅力表現得更加青睞,更加推崇。
綜上所述,從以上手寫漢字的幾個特性可以看出它不但是一項“工具”而且還是一種“文化”,一門“藝術”。因此,對于它我們不但不能舍棄,而且還要好好地學習和使用(特別是學生):其中書法藝術是我們的國萃更應該繼承發展,弘揚光大。所以我們能預見和斷定,隨著社會進步與科技的發展,無論電腦文字在書面交際活動中推廣使用到什么程度或者再出現了比電腦打字更科學的打字技術,手寫漢字也永遠不會遠離我們而去。原因是任何一種表現漢字的技術與手段都無法取代“手寫”的特性功能,所以它會永葆生命的活力。
(責任編輯: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