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心理氣氛是指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圍繞教學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環境或課堂氣氛。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促進師生之間積極而愉快地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反之則會影響學習效率,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是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
一、提高素質,調整心態
教師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氣氛,只有教師生氣蓬勃、滿面春風的走進教室,走上講臺,精神飽滿、耐心細致的講授,才能使學生的興奮狀態得以激發,為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奠定基礎。如果教師精神萎靡不振、講課無精打采、說話有氣無力,就容易給學生一種低劣的印象。教師在課堂上滿腹牢騷、情緒不穩定或動輒訓斥學生,非但不能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反而會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反感。因此,教師上課前必須認真調節心理狀態,即使是有什么煩惱與憂愁也要盡可能拋開,不能把這些情緒帶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
二、投入感情,激活課堂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信息,關鍵在于這些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