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新中考試題以其新穎性、靈活性和實用性,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那種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受到了嚴重挑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應運而生,并已滲入各學科的教學全程,特別是研究性學習與科學教學的結合尤為密切。對于研究性學習的順利實施,選題是關鍵。因此教師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利用具體案例,對科學學科研究性學習中課題生成,即如何選題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確定選題方向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一定的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倡導學生學習中的主體研究精神,促使基礎教育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創新性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條件。
在學生進行選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設計和提供一些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這些問題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出要研究的2-4個問題,確立該研究問題的價值、可行性和相關因素。幫助學生建立2-4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研究任務的工作分配(設置組長、記錄員、資料收集員、資料整理員、工作匯報員、師生聯絡員等職務)。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搜集可能獲得的信息、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思考所確定的研究課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如何匯報課題的研究方案。在學生確立問題時,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由于受學校規模等因素的影響,不宜將他們帶到社會上。因此,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資源主要來自校內。學校的圖書館、學生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為學生提供了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資料,校園顯性、隱性環境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問題產生、確立、調查、考察、設計、實驗等提供了場所。教師要幫助學生收集好每節課的研究性學習記錄表,及時進行反饋總結,并做好記錄工作,幫助學生學會分組學習、協作學習、小組分工等合作學習方法。在每一節課后要及時收集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課堂記錄表、下一節課的研究性學習課堂學習計劃表、學習資源利用申請表等,做好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記錄表,及時做好一線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師生雙方都是第一次接觸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每個人的興趣與愛好不同,選題方向最好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這樣在實施過程中才能保持最佳的狀態。學校要通過各種類型的講座,讓學生積累有關知識。教師還可以布置如有關環境生命、資源與能源、應用物理、應用化學、時事政治、經濟、傳統文化與社區文化、文化藝術、家庭與社區生活等的作業,讓學生親身體驗收集數據、處理數據、設計表格、查找資料、調查研究等科學方法。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肯定學生的成果,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二、選題的常見途徑
課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在于你對看到的是不是視而不見,對聽到的是不是聽而不聞。如果你對看到的想看個究竟,對聽到的想問個明白,那么選題就簡單多了。
1.日常生活:從穿衣、吃飯、起居、休閑中尋找問題。如:探究如何延長鮮花的觀賞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喜歡買鮮花裝點家居環境,于是鮮花的保鮮也顯得尤其重要。張志盛和其他同學一起對延長鮮花的觀賞期問題進行探究,他們選擇價格最便宜的康乃馨,用一次性杯子做容器,拿小石子固定,分別用物理方法——剪、燒和分莖,化學方法——清水中加醋、糖、感冒藥、消炎藥,或組合,或單獨實驗,并用照片記錄,從而得出了最佳方案。
2.社會實踐:跨出校園,放眼經濟建設熱潮。如:顆粒狀物體自由堆積規律。趙偉家附近有一個建筑材料的堆場,王子健到趙偉家玩,發現沙堆是一些相似的圓錐體,小石子堆也是一些相似的圓錐體,但沙堆和小石子堆不同。是不是不同類物質自由堆積的形狀就不相似呢?他們又跑到煤場,觀察了煤粉從卷揚機上落下后自由堆積而成的圓錐體,發現了相似的情況,于是就確定了研究的選題。
3.學科學習:從疑難問題中,從各類書籍中,也會獲得選題的靈感。如:硫酸銅晶體的制作。硫酸銅晶體的結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作為初中學生想做好、做完整,還是具有實踐性價值的。教師可以從外觀造型去引導——個體做大、造型做美、寓意深刻等;從結晶過程中去誘導學生探究結晶的最佳條件——時間、溫度、溶解度、濃度、晶母等對結晶的影響。
4.校園活動:看似簡單、單調的校園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留意,就會到處充滿生機。如:堿煮法葉脈書簽的最佳制作方案。葉脈書簽的制作也有資料可查,其作為初中生研究性學習還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價值。可以從堿液的濃度、煮沸的時間上探究,也可以從葉的選擇方面進行探究——葉的類型是網狀還是平行、是肉質還是革質、是嫩葉還是老葉等,還可以從葉脈的沖洗、染色和保存等方面進行探究。
5.社會熱點:環境、能源一直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公民關注的熱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鄉村生活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城關地區可見的河流基本上是“黑龍江”。于是陳超同學的選題為:“流向大海的水為什么是黑的?”她向當地環保局調查河流污染情況,還買了小蝦分別養在井水、受工業污水污染的河水、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等水體中進行實驗觀察,從而了解水體受污染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學生有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經歷,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給以適當的激勵,就可以發展其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使外來的指導被學生接受,轉化為內部動機。
三、選題的基本流程
選題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對學生選擇的題目,師生雙方應面對面交流,教師應了解學生選題的起因、目的及計劃,進行點評,分析課題的可行性,讓學生對可行的課題提出相關的問題,然后設計方案、進行操作,操作過程中如果出現新問題,應及時糾正,出現與原先假設相矛盾的,要堅持到底尋找真正的原因,必要時,修訂題目,最后確定題目。這個過程,是鍛煉學生意志力的過程。如果學生缺乏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難,要么中斷當前的研究性學習,要么草草了事。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確立一般要經歷以下過程:問題的提出→問題篩選→初步確立選題→可行性論證→確立課題。課題的選擇是呈“金字塔型”的,即從眾多的課題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課題來進行研究。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和準備過程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使學生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還要幫助學生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使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