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現在,在談論課標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候,如果不談及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創新,那就不知道少了多大的分量。
請看: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實踐”一詞出現了16次。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實踐”一詞出現了24次。
頻率之高,次數之多,表現出一種超乎尋常的強調,凸顯著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
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課標中還有兩句話值得品味:
1、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2、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
兩句話的“眼”分別是“大量”和“廣泛”。
讓學生在大量的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是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它點示出來的是語文教學改革所具有的本質性特點,是大方向。據此,在課堂教學方面,從理念到手法,從教案的整體設計到細節的精心安排,從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到課堂教學結構,都必須而且應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組織與開展屬于學生的大量語文實踐活動。
這就是所謂“學生活動充分”。
“學生活動充分”,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充分占有時間的前提下進行的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展能力、訓練思維的學習實踐活動。
“學生活動充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高層次境界。這種境界能夠表現出教師教學理念的時尚,同時又需要教師適應新的教學形式并形成熟練的教學技藝。
設計與組織語文課堂學習實踐活動,要注意兩個“關鍵”詞。
一是“種類”,一是“層次”。
學生實踐活動的“種類”要多。要讓學生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學到不同的知識,形成不同的能力。如:活動時間較長的層次清晰的朗讀活動,獨立進行的積累資料處理信息的閱讀分析活動,思考比較充分閱讀比較深入的品析活動,目標較為明確話題比較集中的課堂交流活動,用成“塊”的時間來進行想象、探究或創造的活動,以及學生獨立進行的長時間的讀寫活動等,都是可以合理地進行設計與組織的。
學生實踐活動的“層次”要高。例如,學習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課與課之間的多角度比讀,長篇課文的信息提取,課文閱讀中的話題論證,課文學習中的美點欣賞,從課文中學作文,文體寫作規律的發現與提煉等等,都是具有一定能力層次與思維層次的實踐活動。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實踐活動“層次”不高是教學中的普遍現象。為數不少的閱讀課中。學生的活動基本上只是“找”:找到與教師提問有關的內容并將它們表述出來。類似這樣的活動,因為沒有多少思考的成分、欣賞的成分和探究的成分,在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上就顯得“淺易”,就欠缺應有的深度與力度。
另外,“學生活動充分”也講究形式的雅致、豐富與靈動。我們千萬不要將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永遠機械單一地設計為“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的形式,甚至單調與僵化到連“小組”活動的人數都永遠不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