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三棍僧救唐王”到俄羅斯前總統普京親自來訪并要求切磋技藝,數百年來。少林寺在人們眼里一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你知道嗎?如今的少林武僧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每天獨居深山誦經習武,而是坐著波音飛機到世界各地表演或開館授徒。他們學英語,用QQ、MSN聊天,有的還建起了個人網站!方丈釋永信更是成了“國際明星”。他被美國《探索》頻道稱為少林“CEO”……
走近神秘武僧
2008年6月下旬,為拍攝一部反映“現代少林寺生活”的專題片,記者在有關部門領導陪同下來到河南登封。這是一座整潔干凈的小城,在這里,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武校,幾乎一個挨著一個排列在道路兩旁。武校的名字五花八門,在這些名字中,出現最多的還是“少林”二字。市區里到處可以見到穿著各色功夫服裝練武的年輕人,有的甚至是孩子。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功夫的世界!
少林的山門距離少林寺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山坡上大片的空地上滿是身穿紅衣的習武之人,衣袖飄揚,刀槍耀眼,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百萬雄師的練兵場,一種氣拔山河的氣勢震撼人心。
但這種感覺,從踏進少林寺大門的第一步開始變得蕩然無存。因為在這座千年古剎內,我們看到的幾乎只是游人。除了在寺院大殿前收香火募捐錢或者擺攤代售一些法器、紀念品的僧人之外,在寺院里只能夠偶爾看見一兩人而已。
少林寺武僧總教練釋延康說,在寺院里從事這些商業工作的僧人都不是真正的少林武僧。真正的少林武僧除了學習文化和佛教知識之外就只是練武,幾乎不參加寺院里的其他工作。并且,在有游人的時段里武僧一般不會在游覽區出現。
據介紹,目前少林寺的所有僧眾加起來有300人左右,武憎大約占到全寺僧侶的1/3,有100多人。
在少林寺,這些武僧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被稱為一線武僧,大約有60人左右。這些人的功夫相比其他的武憎要高一些,也更加成熟。平時是作為少林寺武僧的主力和代表經常在外面拋頭露面的,也稱為武僧團,而要想成為武僧團的一員,須參加選拔,只有具有相當武學根底,適合練武的人才能加入其中。2006年普京訪問少林寺時,就由武僧團作表演。剩下的武僧則全部為第二梯隊,他們的功夫和資歷相對差一些,是作為第一梯隊的候補。平常,少林武僧,尤其是第一梯隊的武僧,都在外地接受表演任務或者被全球各地的武術館請去做教導。所以,平時在寺中的武僧連一半都不到。那么,這些神秘的少林武僧究竟隱藏在少林寺的哪個地方呢?
在少林寺左側的石板路旁,有一個鐵制的簡易梅花樁。梅花樁的旁邊便是一座二層僧房。外墻上有白紙貼著八個打印大字“非武僧團禁止入內”。這里便是少林武僧的棲身之處。
在廣為人知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中,唐王免去了少林武僧不準吃肉的這條戒律。實際上,這是一種虛構。日常生活中,武僧們除了米飯清粥,依舊是尋常的蔬菜和豆制品等清一色的齋菜。有人質疑,這樣是否能獲得超強的體能和肌肉?據介紹,只要攝取的熱量足夠,特別是蛋白質充足,再經過嚴格的鍛煉,這些都不是問題。而且人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斗士都是素食者,比如古羅馬的角斗士、日本的相撲選手,甚至曾被稱為“世界最快的男人”的短跑名將卡爾·劉易斯也是一名素食者。
15歲男孩的快樂生活
在少林寺武僧團里,15歲的釋延捷深受師兄們的喜愛。找到他時,小家伙正在少林寺演武廳和其他武僧一起,在舞蹈家和舞蹈編導西迪·拉爾比·沙爾卡維的指導下,與西方舞蹈女郎配合,排練東方少林文化和西方藝術結合的新形式舞蹈《SUTRA(箴言)》。延捷也以功夫過硬、悟性極高,并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被導演和眾人器重,成為該劇的重要演出武僧。
談到少林武僧的生活,延捷告訴記者,平時他除了練功,也得與其他僧人一樣做早課,修習佛法。凌晨4點鐘,武僧就從四處集合到山門前跑步,然后參禪習武。不僅如此,武僧每天還要學習文化課,包括古漢語、西方哲學史和歷史、英語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必修課。
此外,寺里有電視,還有一個計算機中心,可以隨時觀看新聞和上網查閱資料。不過因為經常出國的原因,武僧們最喜歡學的還是外語,不僅英語口語很棒,有的還懂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
延捷說,他也經常上網,主要是在網上收發郵件、查閱資料,通過QQ及MSN與朋友們進行交流,更多的時候是與外國的一些朋友聊天,討論武術練習的一些問題。有時閑來無事,也查閱中醫學知識。
延捷還向記者講述了一件至今記憶猶新的事。去年8月份,一位英國的朋友給他發來E-mail,說他最近心情很不好,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準備將害他的人殺死后,自絕于人世。接到這封信后,延捷非常重視,找來師弟一起回憶這個人在他們記憶中的情況。后來才想起原來他們到英國演出期間,一位高個子青年一直追著他們看演出,要求拜延捷為師。師兄弟倆立刻回了一封信詢問具體情況,很快英國朋友講述了媽媽去世,愛人又跟著一個好朋友跑了的悲慘經歷。延捷、延誤就利用自己學到的一些佛學理論,講述人生,講述生存磨練,一連回了12封信,有時還查閱了許多佛經和佛學故事講給他聽。后來,這個朋友在他們倆的勸說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前幾天這個朋友還發來短信,邀請延捷和師弟一起赴英國參加他將要舉行的婚禮。
其實,僧人們的“時尚生活”還遠不止這些。記者采訪時發現,在少林寺,眾多像人們通常說的什么四大金剛、八大執事和方丈等都有名片,大多數僧人擁有自己的手機,且有些手機型號也都是最新、最流行的,彩屏、攝像一應俱全。電腦、寬帶更是早就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不少武僧乘坐過波音747大型豪華客機,對紐約、法蘭克福、巴黎等城市一點都不陌生。延捷說,今年年底他還準備去一趟歐洲,看望在匈牙利擔任警察“總教頭”的大師兄釋行鴻。
延捷的這位大師兄可是個傳奇人物,他9歲入少林,17歲被派往意大利任教。1999年,考慮到中國功夫在國外的名聲很大,卻沒有自己的組織,始終難成氣候,釋行鴻就離開少林寺,只身來到匈牙利創辦了“匈牙利禪武聯盟總會”。僅僅兩年時間,已有美、德、法、奧地利、西班牙等9個會員國,洋弟子15000多人。
2003年,匈牙利政府正式聘任釋行鴻為警察總教習,訓練特種部隊及全國警界精英,匈牙利警察部隊司令親手在訓練館里掛起五星紅旗。后來該國政府還特意模仿少林寺的樣子在布達佩斯郊區建立了匈牙利少林寺,并以此作為教授傳播中華武術的基地。
更有趣的是,釋行鴻帶著弟子到歐洲各地表演時,每次都要偷偷從后門溜走。因為熱情的“中國功夫迷”總把前門堵得水泄不通。有一個法國功夫迷,收集了釋行鴻的幾乎每一幀照片、每一次表演的錄像。早年在少林寺時的照片連他本人都不記得了,真不知道這位洋女士從哪里翻到的。延捷播放著師兄的“個人專輯”,向記者自豪地介紹說:“這些都是洋粉絲們從不同國家的電視臺翻錄的,有法語、英語等五六種語言,有的是專程跑到少林寺找的。”一個丹麥女大學生還精心為釋行鴻做了個人網站呢!
談到未來,延捷說長大后他可能會像大師兄那樣,在歐洲開館授徒,傳播中國佛教文化。但父母都希望他走李連杰的路,做個武打明星。但無論如何,他都堅信自己的前途是“充滿咖啡味”的!
方丈成了“國際明星”
提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不少老外都知道他是“國際明星”,因為近年來西方主流媒體對他十分關注。前不久,美國的《探索》頻道去少林寺采訪了他,并在那里拍攝了一些僧人們日常生活的片段。其實早在3年前,《探索》頻道就曾拍過一個有關釋永信的短片《新少林方丈》。片子完成后,人們在英文片中驚奇地發現,“方丈”竟然被翻譯成了“CEO”。 在許多人眼里,釋永信是個眼光超前的“時尚高僧”。他創造了許多“第一”。比如,1996年,他在國內寺院中第一個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那會兒國內好多人還不知道互聯網是怎么回事兒呢;第一個把少林功夫搬上舞臺的是他,他又第一個用舞臺劇的形式包裝少林功夫。當時,他運用一些關系請到了國際上頂尖的作曲家、舞蹈家和導演,有的導演還得過奧斯卡獎。
作為少林寺歷史上足跡所至最遠的方丈,在帶隊巡演了60多個國家之后,釋永信說,他的下一個計劃是到世界各國的首都廣場表演少林功夫,并準備與好萊塢合作,在美國的賭城拉斯維加斯推出一臺“非常豪華”的少林功夫劇目。
中國僧人去世界聞名的賭城登臺演出,此前有誰能想象得到?釋永信解釋道:“拉斯維加斯是賭城,也是旅游勝地,世界各國最好的節目都會去那里表演,那里聚集了一大批頂尖的藝術人才,我覺得它代表著一種世界主流時尚文化。”國內率先跟“世界主流時尚文化”對話的,居然是少林寺的僧人!
2004年11月,胡錦濤主席訪問拉美期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巴西、阿根廷舉辦了一次面向拉美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感知中國”,演出節目有雜技、現代舞、楊麗萍的《云南映象》以及少林功夫等。少林功夫排在第三位演出,但在南美演出時卻格外受到歡迎。
一位參加過少林寺諸多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人士說:“西方文化崇尚自信。少林功夫表現了東方文化中自信、剛勁的一面,因而受到很多西方國家觀眾的喜愛。”少林功夫不僅表現自信、剛勁,它還是禪修的一種重要法門。禪是靜的,武是動的。而少林功夫能把這一動一靜融為一爐,習者既能鍛煉搏擊技巧,又能修身養性,因此少林功夫在西方人眼里就顯得特別迷人。
去年,有媒體報道:釋永信自稱多次率少林僧人出國,接觸的都是各國主流社會。這篇報道為釋永信惹來一片罵聲:“佛教講‘眾生平等’,你為什么老是提‘主流社會’呀?”
釋永信對此頗感委屈:“你不能不承認主流,它確實有啊。社會肯定是要分‘階層’的。農村人和城里人,鄉干部和省干部,那就不是一個‘階層’。為什么中國武術進不了奧運會?就是它進不了國際主流社會。佛教從印度到中國,首先是跟皇帝——中國的最高層、最主流人士接觸的,主流社會是可以引領潮流的。中國駐外的大使館、領事館都希望少林寺多往外走,因為我們是直接跟外國的總統、總理、老貴族們接觸,跟他們都能夠融到一塊,都能交成朋友,我們的活動他們都能來捧場……我們不僅在世界上傳播少林文化,也傳播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現在好多人說我講‘眾生不平等’了,他們根本沒有理解我。”
從這一點出發,釋永信最忌諱外界對少林寺的印象就是一家武館或是武術學校。“天下數第一,是禪不是拳”,這是當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探訪少林寺時留下的墨寶。在釋永信看來,少林功夫只是“看家護院的本領”,是小技,是少林寺這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上的枝杈,他希望眾生更多地注意少林寺是有著1500年歷史、高僧輩出的“禪宗祖庭”,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而這也正是釋永信自信游走于國內外的最大底氣。
去年7月,少林武僧團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作訪問演出期間,接受當地蒙特梭利學校的邀請,在這所北美最大的蒙氏學校搞試驗,看看孩子們是否能接受“少林功夫”和“中國佛法”。
結果令釋永信感到很意外。因為北美民眾以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為主,少林僧人開始還不敢跟他們提佛教,怕遭到人們的拒絕。沒想到人家竟然全部高興地接受了,而且還對中國佛教文化崇拜異常。
盡管學歷不算高,釋永信的文章卻寫得明白曉暢,發人深省。他在自己的文章里說:“作為僧人,切不要人為地將佛教神秘化,靠神秘來維持佛教形象是做不長久的。應該努力于佛法的通俗化,讓普通的人們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現在社會上流行暢銷書,我們可以向它們取取經。”
“縱觀歷史,中國佛教都是運用最先進、最‘現代’的傳播方式。佛教在我國最早用紙抄經抄得‘洛陽紙貴’;佛教界也是在中國最早運用鉛字印刷的,刻碑、建塔就更不用說了。用現在的話說,一座塔就是一座廣告牌,彰顯高僧們一生的修持成果和豐功偉績。所以我認為,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興盛,正是因為它與時代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