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居民的傳統飲食中,幾千年來都是鹽(鈉)多、鉀少。研究發現,食鹽攝入的量與高血壓病的輕重顯著相關;鉀可對抗鹽的升血壓和損傷血管的有害作用。醫藥專家告誡:在日常飲食上需限鹽補鉀,這是防治高血壓的第一步。 生理學認為:食鹽攝入量高的地區,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高,限制食鹽攝入后可改善高血壓癥狀。人體靠滲透壓的調節機制進行調節血壓,其中主要靠血液中鈉離子的滲透壓。因為血液中可產生滲透壓作用的物質中,包括所有的電解質和血漿蛋白,鈉離子的滲透壓作用是最強大的。
醫藥研究證實,限鹽能有效降壓和降低高血壓病死亡率。如果每日吃鹽量限制在4克,大多數輕度高血壓病人不需服藥,血壓即可下降至正常;還可使中高度高血壓者的頭痛、胸悶等癥狀明顯減輕,堅持多年可減輕高血壓病的多種并發癥。
限鹽對有高血壓家族史、超重和鹽升壓敏感的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心腎功能不全和以血容量增加為特征的高血壓病人尤為有利。
醫學研究還證實: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礦物元素,它具有多種生理功能:保持機體堿性、調整新陳代謝、排泄體內多余的鹽分(鈉),及降壓作用等。鉀對人體神經信號的傳遞,細胞營養的吸收,維持正常的血壓,保持肌肉、血管的彈性,及維護心腦血管的健康等一系列人體重要的生理活動均有特殊的意義。
近年的醫學研究又發現:補鉀不僅能降血壓,還可減少降壓藥用量,如此一可減少降壓藥的副作用,二可節省醫藥費。鉀可擴張血管,減少血管阻力,對大動脈血管的作用尤為明顯;血鉀、血鈉都增高者,血壓大多不高。
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做到限鹽補鉀呢?通常攝入的鹽有三個來源,即食物自身含的鈉量,烹調時外加的醬油和鹽,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為防腐、調味和著色而添加的鹽。平時限鹽主要是控制烹調和餐桌上的用鹽量,每人每天總用鹽量不能超過5克。
平時應盡量少吃含鹽量高的食物,如腌制品、動物內臟、貝類和菠菜等,還有加堿饅頭及味精中也含多量的鈉。谷類、水果中含鈉較少。補鉀可多吃含鉀多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木耳、山藥、香蕉、馬鈴薯、魚類、西紅柿和干蘑菇等。食用“低鈉鹽”,其含有10%鉀,如此既可限鈉、又可補鉀,對高血壓者可起到雙重“降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