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伴著清晨的微風,客車載著記者一路向北,到達了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林河工業開發區的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2008年4月8日正式投產的北京現代第二工廠是本次參觀訪問的重點。
二工廠對于北京現代意義重大。正是中它,加快了“北現”技術革新的步伐;正是它,力挺“北現”達到年產60萬輛的產能:正是它,賦予了“北現”騰飛的翅膀。
“北京現代工廠、北京現代技術中心、柔性化發動機生產線,在北京現代生產體系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剛剛走進北京現代的大門,講解員就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
二工廠,正在推動北京現代加速走進新時代。
生產線機器人的“舞臺”
投產不久的二工廠,生產自動化率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可以生產引進的任何一款現代產品,是國內乘用車生產領域最為先進的工廠之一。
工作線上,伴隨著沖壓設備的往復運動,車身覆蓋件被一一沖壓成型。6臺天車在頭頂緊張地忙碌著,給人一種全方位立體“作戰”的感覺。
兩“人”一組的黃色機器人在生產線兩側不停地“舞動”著機械手臂,伴隨焊接聲迸發出金色的電焊花,車身在機器人面前逐漸成型。而在生產線終端,則是焊接完畢的整車車身。記者進入二工廠后,看到的是火熱的生產場面。各種機器設備在數條生產線上忙碌著,而工作人員的身影偶爾才會出現。如此高科技現代化的整車工廠,堪稱機器人的“舞臺”。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繼凱向記者表示,北京現代年產能將提高到60萬輛,這離不開二工廠作出的巨大貢獻。剛剛投產的二工廠占地面積115萬平方米,總投資近120億元,生產一線共有2500人左右。
沖壓車間擁有兩條生產線,自動化率均達到100%。在6臺世界頂尖級天車的配合下,第二工廠沖壓車間更換模具的時間已經由第一工廠的12分鐘縮短到了6-7分鐘,居國內領先水平。
焊接車間則是機器人的“主戰場”。這里共有焊接機器人266臺,焊接自動化率達到100%。7軸機器人和部分8軸機器人的廣泛使用,可以完成更細致的焊接,涂膠和搬運等工作。
總裝車間最為引人注目。該車間由內飾線、底盤線、最終線和OK線相連而成,形成了一個具有229個操作工位的總線。從進入沖壓車間到汽車最終下線,整個生產流程需要6.43個小時。下線的車輛在檢測線進行100%質量檢測,檢測后在工廠設置的專業試車跑道進行路試,最終送到PDI(售前檢測)進行300多項更加細致的檢測,以保證把高品質的產品送下線。
李繼凱表示,二工廠主要生產的車型為悅動,下一步將引進一款在歐洲被稱作130的兩廂車。
技術中心“北現”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設在二工廠內的北京現代技術中心為北京現代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繼凱告訴記者,技術中心占地15萬平方米,一期投資2.1億元人民幣,二期投資5億元,目前員工近百人。技術中心已從國外聘請了一部分華裔專家加盟,主要目標是在引進車型平臺的基礎上做一些車型的改進和深入的開發。這樣一方面能使北京現代引進的車型增強生命力,延長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能通過人才培養與技術交流提升北京現代的技術水平。
到2010年,技術中心將擴大規模,員工將增加到600人。屆時,北京現代技術中心將成為包括市場研究、創意造型、工程開發、分析仿真、試驗試制、項目管理、形式認證等功能齊全,設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現代化轎車研發機構,從而為北京現代60萬產銷體系的形成提供更多、更適合中國市場的新產品。
發動機廠“生態園”中的柔性化生產線
噴泉、草坪、鮮花,是在任何一個花園里面都能看到的場景。可是,當記者被告知這里是一座現代化的工廠時,還是感到了驚訝。這樣的場面就出現在了北京現代的發動機工廠。據內部員工介紹,營造一個干凈綠色的“生態園”,體現了北京現代在工廠建設方面把環境親和,節能降耗放在突出地位的決心。同時,發動機廠的先進性也不容小覷。
李繼凱說,發動機廠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柔性化生產能力,也就是說在生產不同排量發動機時,可以做到只改模具而不改設備。北京現代的發動機生產線能在1.4L-2.7L排量發動機之間調節生產。生產線設備的組織以“剛柔相濟”為規劃原則,建設了“模塊化的自動線+加工中心+專機”的生產線模式。這種生產線設計方式在確保高效率的前提下,很好地實現了北京現代ALPHA、BETA系列多種排量發動機的共線生產,也為今后產品換型保留了余地。
李繼凱進一步解釋道,北京現代發動機廠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生產管理系統,通過網絡可以實時查找每一臺設備的運轉情況,并通過網絡管理為每臺發動機建立專屬的質量檔案,從而提高發動機廠的運轉率和產品質量。在加工生產線和裝配生產線中,配備了大量的在線質量檢驗設備和可視檢查系統,通過這些設備在線檢測和分析質量數據,以確保產品高品質和一致性這兩個目標的實現。目前熱銷的悅動就誕生于柔性生產線。也正是這些特點共同造就了月銷過萬的悅動“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