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產業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當前汽車行業正在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地開展自主創新,更需要一個強大的零部件體系作支撐。但是,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本刊邀請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零部件部部長閆建來,和我們一起討論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自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零部件產業正處于亞健康狀態
記者:目前,我國零部件產業發展的特點是什么?
閆建來:近幾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仍然存在著生產規模小、研發能力較低,自主發展遠遠滯后于整車企業等問題。
記者:在您看來,零部件產業處在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閆建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現在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雖然很多數據和指數顯示零部件行業的增長速度很快,其實行業內隱含著很多危機。關稅下調無法抵消零配件價格差距,原材料的漲價擠壓零部件的利潤,整零關系的不平衡等問題都在無形中拉大中國零部件產業和國際水平的距離。這些問題影響了零部件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不健康的整零關系是零部件產業“亞健康”狀態的根源。目前我國整車業和零部件行業都承擔著自主發展的重任。整車業的自主創新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了,合資品牌的企業逐漸開始做自主品牌。但零部件產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它滯后于整車發展,而且受整車業發展的制約。這就是零部件行業自主創新的主要阻力。
三個積累促進零部件行業的自主發展
記者:如您剛才所說,實現零部件產業的自主發展還需要一個很艱苦的過程,那么在這段漫長的過程中,零部件行業都要進行哪些工作?
閆建來:實際上,一個零部件企業要想實現自主發展,需要完成三個積累的過程。首先,資本的積累是必須的。資本的積累是零部件自主的基礎。舉個例子,國外某個著名的零部件跨國公司,冬季在黑龍江試驗,3、4個月就要花掉5000萬人民幣。我國零部件企業承擔得起這么大的研發費用嗎?更何況這個研發不可能是全部成功的。零部件企業在上游工業的材料、能源的壓力下,在國內整車廠每年要降價5%-15%的壓力下,它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有沒有錢去完成自主開發?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說資本的原始積累是第一積累。
在第一個累積的基礎上,零部件企業還應該進行人才的積累。沒有人什么也辦不了。我們剛發展了十幾年而已,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大學還沒有讀完,因此零部件還需要很多專項人才的加入。
除此之外,經驗的積累也很重要。汽車工業的技術進步,不僅是成功經驗的積累,更是無數個失敗教訓的積累,是由無數個經驗數據組成的。這些積累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急不得。
三個力量輔助零部件產業實現自主
記者:在自主發展這條道路上,零部件產業做了很大的努力。那么除了其自身的力量,還有沒有其他的外界力量來幫助零部件產業進行自主發展?
閆建來:我認為外界力量主要有三個:市場力量、政府力量和產業部門(即行業組織)的力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十幾年中已經發揮了重大的調節作用,我們的整車企業也逐漸形成了它的規模經濟。現在零部件企業的自主正是在市場力量的輔助下,一步一步走向規范化。
政府力量在加入世貿組織后表現得尤為突出。從入世時一些要點的談判,到產業保護體系的建設,政府都起到了引導作用。還有,我們正在培育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這個內需市場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形成的。這里涉及兩個汽車產業政策,1994年產業政策和2004年產業政策。下一步,政府正在積極地引導企業進行自主研發和先進技術的開發。
產業部門的力量主要表現在它對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的咨詢意見和引導意見。政府一旦作出政策,產業部門要積極地協助政府宣傳、推廣,協調。
相信通過這三個外界力量的幫助和零部件產業自身的努力,我國零部件的自主發展一定能夠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