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汽車行業內,各種聯合體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如今,這些民間組織大部分都解散了,然而全國車用柴油機配件銷售聯合體(簡稱車柴體)依然興盛。是什么力量聯合了這些組織成員?車柴體的凝聚力為什么如此牢固?作為行業組織,車柴體是怎樣在幕后力助汽車零部件行業健康發展的?以上問題,車柴體秘書長顏立興在與記者的談話中為我們作出了解答。
應需而生,車柴體責任重大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正經歷著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過程。那時候,市場環境還處于封閉與半封閉的狀態,柴油機配件的買賣雙方缺少溝通,銷售渠道不透明,導致假貨大行其道。企業急需發展,市場急需培育。構建一個有信譽的平臺,讓買賣雙方各取所需成為整體行業當務之急。于是,大家自發地成立了全國車用柴油機配件銷售聯合體,即車柴體。車柴體秘書長顏立興向記者介紹了車柴體成立的背景。
車柴體一方面為整機廠做配套,一方面培育售后市場。在培育售后市場的過程中,組織中的企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車柴體以主機為龍頭,以骨干配件企業為核心,聯合原機配套企業,向社會提供優質的原裝配套產品。”顏立興表示,“這個行業組織為各方成員以及社會謀福利,又囊括了柴油機行業的精英,把握住了柴油機行業的命脈,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做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志愿者
車柴體是個特殊的組織,它具有非商業化、非官方管理的特點。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有利益才有聯合一直是業內的“潛規則”。談到車柴體不是官方機構,也不盈利,卻奇跡般存活了17年這個問題時,顏立興強調,在成立之初,車柴體就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一一服務成就未來。這個組織一直在堅持和貫徹為企業服務的理念。車柴體選擇成員的時候非常謹慎,只有通過主機廠推薦的配件企業,才能成為車柴體的成員。這樣嚴謹的貫通上下游的組織結構,為零部件企業構建了值得信賴的銷售和購買服務平臺。
他還認為,堅持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也是車柴體一直貫徹至今的理念。車柴體積極收集行業內信息,多次邀請專家、學士、政府相關官員對組織內企業講解行業內的問題。顏立興笑言:“這些寶貴的信息,是企業個體很難得到的,我們作為中間渠道,愿意為企業鋪平信息之路。作行業的志愿者,我們很光榮。”
聯合,助零部件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汽車零部件產業也隨之進入到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中。顏立興說:“在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整個發展過程中,設備、研發能力、生產力是硬實力,環境就是軟實力。我們要做的,就是為零部件企業營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實現零部件行業的‘軟著陸’。”
國內零部件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讓企業的生產流通保持健康良好的狀態。市場需要企業和經銷商的聯合,而流通行業的經銷商在這種情況下,也認識到自己的關鍵地位,要求組織起來。這樣,經銷商的聯合會就和車柴體的生產組織形成了對接。
談到這次歷史性的聯合,顏立興非常興奮:“這次對接后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可以演出一場有聲有色的戲劇。這次生產組織和經銷商的聯合,創建了零部件產業發展歷史的新篇章。”
中國汽車產業進入世貿組織以來,車柴體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2004年,車柴體將以往為供需雙方見面搭臺的封閉式訂貨會,改為展示與交易相結合的全新模式,并在湖南長沙成功舉辦。這次展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車柴體由封閉式轉變為開放式。對于這次形式轉變,顏立興認為:“市場是發展的,車柴體也要審時度勢,探尋新的發展道路,努力跟隨中國零部件的發展趨勢。”
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作為第三方行業組織,車柴體輔助了零部件企業健康發展。通過將經銷商和生產組織聯合起來,加大了買賣信息流通的透明度,杜絕了產業內部不正當的競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