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20日,“第63屆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隆重舉行。隨著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也迅速成長起來,但是無論從企業規模、生產技術還是管理經驗都遠滯后于整車。同時,國際零部件企業又紛紛進入中國迅速擴張,本土零部件企業可謂是內憂外患。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怎樣擺脫困境?如何做大做強?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在汽配交易會期間舉辦的汽配高峰論壇上,業界專家匯聚一堂,展開行業大討論。
自主創新是做大做強的關鍵
由于前些年我們一直沒有注重自主創新,所以今天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技術瓶頸。現在,國外零部件企業不但在國內獨資設廠、控股合資企業,而且還開始設技術中心。核心技術越來越難拿到,外資企業技術投入又相當大,所以我國的零部件企業越來越邊緣化了。能買技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自主創新的時代來到了,不創新就是等待死亡。
乘用車領域的零部件產業已經被外商、外資企業壟斷了,而我們的商用車領域還有機會,還有自主創新的空間。主機廠和零部件廠必須要聯合起來,建立一個戰略合作的伙伴關系,提升商用車和零部件的附加值,加入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早日走向世界。
媒體是推動汽車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希望媒體致力于總結中國汽車工業改革開放30周年。對于汽車工業所走過的道路,姑且不談成功也不談失敗,我認為,應該展望未來,應該積極地總結和評價。因為汽車工業是中國在改革開放當中取得成就最大的產業,它深刻改變了社會,深刻影響著國民經濟。
第二,希望媒體致力于中國汽車產業技術上的焦點、熱點問題的報道。我們面臨如此大的能源危機、環境的壓力、資源的壓力,在這些壓力下,哪些企業實現了技術進步?又是如何解決技術問題的?
第三,零部件產業要健康持續做大做強,當務之急是盡快解決整零關系。建立良好整零關系的前提條件是要系統地研究配套關系,媒體也要給予充分關注。
零部件出口仍將持續增長
從中國汽車整車出口情況來看,2003年到2007年連續5年都是高速增長,年平均增長率接近百分之百。
從出口總額來看,2007年是409億美元,其中零部件出口299億美元,摩托車出口37億美元,汽車整車出口73億美元,整車所占比例在提高,但是零部件的比重還是比較大,占到73%左右。
據預測,未來的汽車出口還可以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一是巨大的國內市場將對汽車出口起到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二是國內的產能過剩,導致廠家必須到國際市場上尋求出路,第三,我們的產品競爭優勢基本上就是低成本,低價格,這個優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零部件企業發展應尋求專業化,模塊化
從產業集群來看,零部件業的發展形成了幾大產業基地,專業化、模塊化方面的發展比較快。從主流汽車零部件企業來看,特別是很多的主機廠周圍已經分離出各自的零部件集團,像一汽、上汽、東風的零部件汽車集團,分離出來的這些集團又開始內部整合。
當然,我國零部件企業研發費用還遠落后于整車企業。國外企業零部件研發費用要達到整車業的1.5倍左右,而國內零部件研發費用卻不及整車的1/3。據我今天在汽配會上的調查,一些出口能力強且設立較大研究中心的企業,研發費用已經可以占到企業總費用的10%左右,與前些年相比已有明顯進步。
持續的成本戰略需要全面提升產品
國內零部件企業要想快速發展,重要一點就是推行持續的成本戰略,全面提升產品。
隨著技術的進步,價格壓縮的空間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所以,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提升。第一是要想方設法建立技術和戰略的聯盟。零部件企業原來各自為政,導致行業非常的散和亂,現在需要大型企業主動站出來,進行產業的聯盟,更重要的是要和整機廠進行戰略聯盟。第二就是外包的項目,零部件企業需要主動地跟整機廠打交道,把外包的項目爭取到。第三是20%的產品帶來80%的盈利,需要重點研發有競爭力的產品,對產品線進行科學劃分,即把那些屬于20%的產品留下,余下的80%的產品砍掉,做減法。
低成本優勢正在向高品質名牌轉變
據統計,2007年我國零部件總產值接近1萬億元,僅比世界零部件行業排名100強的前10名企業產值總和略多些。在我國零部件的210種品種中,民企在30%的細分市場中占據首位。
據分析,現在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從低成本優勢向高品質名牌的產品轉變,當然,少數企業已經轉型成功,多數企業還沒有轉過來。因為市場價格競爭很厲害,很多國外供應商也都擴大在國內優質的零部件企業采購數量,他們還不聲不響地收購國內的知名民營企業,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會對我們的產業安全造成影響,希望能引起國內企業的警惕。
零部件產業做大做強需要聯合起來
零部件產業的做大做強,需要企業合作,需要企業聯合,需要為企業服務的行業組織,這更是市場的呼喚。
全國商用車配件產銷聯合會由1991年成立的柴油機配件聯合體發展而來,歷經17年的風風雨雨發展到現在。近年來,隨著生產企業的壯大,一大批汽車配件經銷商已經走到了商業流通的前列,尤其在連鎖和區域分銷方面受到國外資本青睞。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大家迫切感到需要一個組織,所以產銷聯合會就成立了。
全國汽配會是一個服務了40年的平臺,零部件產銷聯合會也是一個為零部件產銷企業服務的平臺,讓我們把這兩個平臺結合起來,保護和發展我們的行業和企業,真正發揮市場化的中介組織作用。
OEM到ODM道路因企而宜
零部件企業的OEM到ODM這條路到底應該怎么走?我認為,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傳統的主機依附型,現在要與主機企業逐漸分離,必須有比較強的研發能力和多年的歷練,分開以后可以生存。政府扶植型,即原來和主機企業關系非常融洽,可以聰明式發展,以互相參股和控股的方式把企業的關系密切起來。市場自主型,需要自身加強專業化、規模化,供應商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外商投資型,特點是技術含量高,當然關鍵技術都是掌握在獨資企業當中。
這樣,各企業通過不同發展路徑壯大自己,最后形成一個大的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群共同來提升,進而形成一個整體共同面對國際市場,這樣才具備真正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