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無疑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國際層面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經濟震蕩走軟;全球能源價格特別是石油價格持續走高。這些變化影響到了全球汽車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和日本市場。從國內看,雪災、地震、人民幣升值、CPI持續走高、原油價格上漲以及股市、房市的動蕩,不僅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影響,也對中國汽車市場帶來了影響。特別是進入二季度以來,車市增速明顯放緩。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業內對中國車市發展的不確定聲音也越來越多。為此我們特邀汽車界及經濟界知名專家共商國內經濟走勢及車市發展,希望能為中國汽車行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下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是繼續平穩上升還是觸頂回落?
●通貨膨脹率能不能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圍?
●美國的次貸危機到底對中國影響幾何?
宏觀調控
姚景源:宏觀經濟基本面是好的,調控應“穩”字當先
2008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盤點一下中國經濟,應當說面臨諸多的困難局面。國際油價大漲,世界性的通脹也勢必傳到中國來。08年經濟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非常大,下半年還會繼續影響中國的經濟。但08年下半年整個國民經濟走勢還將保持平穩較快的基本態勢。
國際油價“漲”聲一片,近期雖有所回落,但油價處于高位已不可避免。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一半以上的原油需要進口。國際油價的高漲也使得一些國家把糧食作為生物能源來開發,導致世界性的糧價暴漲。
國際油價、糧價的暴漲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由于國內市場價格沒有放開,出現油價、糧價倒掛,這些因素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沖擊很大。此外,2月份的雪災、5月份的汶川地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不能小看。
在這么復雜的局面下,上半年的中國經濟仍取得輝煌的成績:國民經濟增長了10.4%,比上一年回落了1.8個百分點,但這個增長速度仍高于1978年到2007年3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即9.8%。所以10.4%并不低。回落也是我們所期望的,因為宏觀調控就是要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讓經濟增長適度回落。
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8年總指導思想是“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我國經濟主要矛盾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要更加注重質量,因此,穩定物價是至關重要的。
賀強:下半年的關鍵是防止經濟回落
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已經不是經濟過熱,而是觸頂回落,預計明年可能還是處于下滑的過程中。緊縮政策的延續不利于股市回暖。
我國經濟已連續6年出現高增長、低通脹的好局面,這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今年好日子已經過去,必須有過緊日子的思想準備。
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的GDP將超12%以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的融資困難,一些地區的中小企業已出現倒閉的現象,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GDP。貸款規模連續8個月出現下滑,也預示著今年GDP可能出現回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了兩個指標:一個是物價漲幅低于4.8%,一個是GDP增長達到8%以上。前者幾乎肯定不能完成,而后者肯定能完成,但如果只是完成了8%也可以說今年的國民經濟是大幅滑落的。今年是奧運年,奧運對GDP推動力會更大,但GDP如果仍然滑落3個百分點是不正常的。
今年經濟增長實現10%左右是屬于國民經濟的適度回落或合理回落,這種適度回落其實是好事。因為這恰恰說明了我們達到了宏觀調控的目的,如果從央行121文件發布算起,宏觀調控5年,終于達到目的。同時也說明我國經濟不過熱了,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極大地降低了。
今年的GDP完全有可能達到10%以上,經濟運行基本還算正常,關鍵是明年是否會繼續回落。通過長期研究經濟周期運行,我預計這一輪長達6年的經濟高增長階段有可能出現了新的變化,從08年經濟回落以后,完全有可能出現新的經濟周期,并且開始進入下降階段。
預計明年可能還是處于下滑的過程中。但是不會出現像1993年那樣經濟連續七年下滑的走勢,可能是2-3年短暫的下滑,在此之后可能會出現新的增長,這種趨勢完全有可能。
徐長明:今年不會重演04年的嚴峻局面
宏觀政策是影響車市的主要原因,08年不會出現04年全面緊縮的局面,結構性調控不會冷凍下半年車市。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下半年既不會出現汽車銷售下滑的情況,也不會有大的變化,而是基本上維持目前的狀態。這是判斷2008年不會重蹈2004年局面的依據。2004年宏觀調控的背景是投資過快增長,宏觀調控力度比較大,而且是全局性的。短時間內就對全國產生影響,尤其對汽車市場影響更大。
08年宏觀調控主要對象是貿易順差,這種調整引起的反應速度比較慢,而且這次調整是區域的而不是全國的,受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沿海發達城市,像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外貿大省,因此,這些地區上半年的車市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04年是全局性的調整,而08年是結構性的調整,汽車市場對這兩次的調控反應不太一樣。這次市場的反應比較緩和,一季度增長20%左右,后面幾個月穩定在10%左右,所以上半年銷量的增長速度由20%多下降到10%左右,因此,市場變化基本上來源于宏觀經濟變化,這次宏觀調控比較緩,下半年也不大可能出現04年的局面。
成本要素
低成本時代一去不返
保育鈞:民營企業現在面臨很多困難,包括流動性過剩、融資難、用地難、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成本、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等。這些困難標志著過去民營企業追求的“低成本時代”、“低門檻時代”已成為歷史。企業發展門檻一定要抬高。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子走不通,必須走自主創新、科學發展的路子。
姚景源: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低成本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個時期不能依靠低成本要素來追求經濟的增長。我覺得目前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當然價格上漲給企業帶來眾多的困難,這也要求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結構、推進結構優化。所以對目前價格整體狀況要用平常心看待。特別是世界經濟發展到現在,過去長時間積聚的問題、矛盾突顯,在當下應當用科學嚴謹的態度看待這些問題。
次貸危機的影響
姚景源:次貸危機直接影響中國經濟
3月份溫家寶總理說了句話:2008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國際角度來說,世界經濟遇到了新的不確定因素,比如美國的次貸危機。現在全世界經濟總量54萬億美元,美國占了14萬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5%,因此一旦美國出問題就會導致世界經濟出問題。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經濟出問題,又直接導致世界經濟出問題,中國經濟當然也不能幸免。同時,近幾年美元大幅度的貶值,人民幣被迫升值,這就削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世界需求減弱和人民幣升值是我國出口遭遇多年來不曾遇到的不利局面的重要原因。目前,出口雖然保持20%的增長,但是增長速度同比回落了5.7個百分點,增長回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可以看到,我們一些主要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遇到的困難比較大,其中就包括紡織、服裝、制革、制鞋等企業。所以我們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復雜局面,對中國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一些企業生產經營也都遇到了困難。
李稻葵:不同階段,次貸危機影響各異
美國次貸危機的危害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是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出現波動。這一階段對中國經濟有什么影響呢?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波動使得資金外流到中國,這就導致人民幣升值,中國的經濟有一定的膨脹壓力。這對汽車行業是有好處的。人民幣升值,會導致進口車的價格降低。
第二步是金融動蕩延伸到新興市場國家,包括越南、印度等國。美國、歐洲的金融市場穩定了,大量的美元開始回流,目前第一步還沒走完,所以第二步的影響未完全開始。如果第二步形成的話,對中國就有影響了,因為金融危機是有傳染性的。如果周邊國家出現了金融動蕩的話,很多國外投資者分不清越南和中國的區別,也可能會從中國撤走一部分資金。這個對車市肯定是不利的。
第三步是美國經濟進入長期持續的低速增長。因為次貸危機的風波過后,給美國留下了后遺癥,它讓美國經濟以消費為核心的發展模式產生了動搖。美國的消費市場會萎縮,整個增長率會下降,這對中國的出口企業很不利,但對中國的車市不見得是壞事。因為美國市場萎縮之后,美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入中國就便宜了,中國汽車的原材料也便宜了。所以這三部曲的各個階段對中國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需要我們不斷地跟蹤。
(許艷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