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良性階段,股市主要是漲,不是跌。但是惡性通脹階段,肯定會破壞經濟秩序使企業難以為繼。特別重要的是,在惡性通脹階段,管理層會毫不手軟,全面收緊政策,打壓膨脹。而政策的收緊必然影響經濟,繼而產生滑坡。我們今年的經濟是否處在這個拐點,這個說法值得研究。
從2002年開始,中國走進了新的經濟周期。我國經濟在這個周期內連續高增長了6年。03年GDP拉升到10%,06年達到11.6%,去年將近12%。而且經濟的連續增長伴隨著低通脹。我們過了6年好日子。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今年這種日子已經過去了,我們得做過緊日子的準備。
通貨膨脹及物價上漲,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在近期內會一直處于從緊狀態。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股市回暖很難。
為什么這樣講?通貨膨脹率是宏觀調控政策松緊變換的風向標,高通脹就意味著宏觀調控的緊縮,而緊縮的金融、信貸政策使流入股市的資金量大大縮水,這時候股市往往處于低迷狀態。
通脹壓力難以緩解
今年上半年,連續超過6%的CPI漲幅,讓防止通貨膨脹變得非常困難。
我們從歷史上來看就會明白,這次CPI的上漲是很難控制的。從06年底物價就開始猛漲了,漲幅升至2.8%。一開始物價上漲的原因,是我國永久批準進口美國轉基因大豆,使食用大豆油連續上漲。
這一輪的物價上漲跟1988年18.8%的通脹率,還有1994年24.1%的通脹率性質不同。這次完全是輸入性的。所以物價調控難度很大。我們不僅要盯著國內物價,還得看國際市場的走勢。
導致物價上漲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原因。市場疲軟時需求不足,導致商品過剩、產能過剩。通過這幾年的逐漸消化,有的產品已被消化的差不多,從供大于求,變成供不應求。這也會推動物價上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了兩個指標:一個是CPI低于4.8%,一個是GDP增長達到8%以上。目前來看,后者肯定能完成,而前者幾乎肯定完不成。前6個月的CPI都保持在7%-8%增速,下半年每個月都要往下壓兩個點,平均才能實現4.8%。想想下半年可以壓這么多嗎?幾乎不可能。
我覺得,下半年CPI保持在6%左右都是屬于比較正常的。可見,下半年我國經濟的通脹壓力依然難以緩解。
緊縮政策還將持續
通脹和國家經濟政策的松與緊之間有何聯系?在良性的通脹階段,市場需求擴大,引導生產擴大,從而推動經濟增長,這時政策是放松的。但到了惡性通脹階段,經濟秩序被破壞,使企業難以為繼,我們的政策就是堅決打壓。由于政策的高壓,物價壓下來了,但是政策不會馬上就放松。
我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政策仍然不會放松,因為政府最擔心的是物價反彈。物價反彈就表明前功盡棄。所以,哪怕物價調下來,政策還會收緊,一直到把物價壓到合理的安全范圍。
目前,CPI依然居高不下,看不出政策放松的勢頭,談政策放松還為時尚早。
下半年股市難反彈
通脹短期難以緩解,政策也不會放松已經沒有什么疑問,但緊縮的調控政策對股市的抑制作用并不是絕對的,需要分析通脹所處的階段,良性通脹和惡性通脹對股市的影響各有不同。
歷史經驗表明,在良性通脹階段,通脹對股市是助漲的。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就會有部分流入消費品市場。但是當股市有利可圖的時候,很多流通中的貨幣也可能會流到股票市場,使得股票價格上漲。而且,在全社會物價普遍攀升時,上市公司的資產隨之增值。在以上種種因素的推動下,股價上漲。所以說,某種意義上講,股票市場的發展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第二個階段是惡性通脹出現,惡性通脹導致股市下跌。物價連續攀升,政策全面收緊,市場資金嚴重匱乏,這種情況下股市只能下跌。
第三個階段是物價下調階段。物價下調的時候,股市還是下跌的。因為如果宏觀經濟政策不放松,就只有徹底調低物價。換言之,只有經濟滑坡刺激,才會使經濟政策放松。
今年股市跌得這么猛,從去年11月起,股市跌幅高達58%,市值蒸發了15萬個億。我感覺,現在我們就像處在第二個階段。當然這種判斷還值得進一步思考。
依此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短期之內不會放松。即使今后物價回調,政策也不會立即松下來。所以我認為,今年下半年,股市出現大反彈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反彈,也都是沒幾天便又跌下來。
(王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