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情況跟國外截然不同,即便是在貨幣政策從緊的形勢下,中國汽車行業也還是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國外就可能是負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企業仍然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
記者:您講的國際因素的調整,包括美國經濟增速減緩、歐元匯率提高等,這些對中國的經濟有什么影響?
李稻葵:中國恐怕是一個最主要的受害者。其一是過去十幾年以來,我們一直是跟著美元走的,我們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這給外匯儲備的管理帶來了難題。另外,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一直是中國對外關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跟美元的匯率又是我們的核心問題。美元國際地位下降直接影響的就是人民幣必須升值。美元國際地位變化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中國。
記者:我們知道,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應該是一個宏觀的經濟環境,您對今年的經濟形勢有什么預測?
李稻葵:今年GDP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預計下半年可能在10%左右,比上半年略有放緩,全年與去年相比大概回落了1.7至1.8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在逐步地放緩。同時,物價水平比去年有比較明顯的提高。但令人欣慰的是,CPI指標在全年是逐步回落的。因此,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樂觀的。
記者:汽車行業是資金密集的行業,可這個時候中央的宏觀政策是緊縮銀根,這種宏觀的金融環境會不會對整個行業造成很大影響?從國際上面對這種情況的應對措施來看,現在整個汽車行業應該做點什么?
李稻葵:中國的情況跟國外截然不同,即便是在貨幣政策從緊的形勢下,中國汽車行業也還是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國外就可能是負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企業仍然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
比如說推出一些短期內非常適合市場的新產品或者做一些小的改動,在短期內做出一些節約成本的努力。同時,可能還需要進行戰略聯盟,不同的企業聯合起來甚至并購,可以取長補短。
其實經濟放緩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但這也是一個資本運作、產業重組、換代升級的必要過程。所以就看哪些企業能夠抓住機遇上一個臺階。
記者: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有可能在這個階段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嗎?
李稻葵:完全有可能,但是需要一定的、有預見性的、非常有高瞻遠矚的產業政策來配合、來支持。不要針對單個企業搞援助,要對整個行業一視同仁搞援助,在微觀上讓這些企業自己調整,自己競爭,這才公平,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