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倡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專家們已經對石油資源發出了警告,面對60美元一桶的國際油價,人們一直以為這只是專家們為了獲得科研資助的文字游戲,聳人聽聞而已。
但是自2007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一路高歌猛進,迅速飆升到了140美元一桶。當中國汽車工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企業為汽車產量爆發式增長而欣喜若狂,摩拳擦掌準備大干的時候,人們忽然發現,中國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油價時代。
高油價之下,新能源技術、節油產品成為了熱門話題。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氫動力車成為汽車行業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途徑。
然而,這些新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讓人相信它能夠解決高油價困境,人們仍然在為沒有找到一種有效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而焦慮。此前被美國政府一度看好的氫燃料電池進展并不樂觀,看似頗有可為的生物燃料又遭遇糧食危機的制約。
汽車工業還沒有能力從技術上化解高油價造成的影響。高油價將無可避免地沖擊仍然以傳統汽車為絕對主角的汽車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無法承擔起重任之前,美國這個生活在汽車車輪上的社會,也開始因高油價而改變其生活方式了。省油的小型汽車開始暢銷,騎自行車的人數增加了。根據美國公共交通協會6月初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美國有26億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比去年同期增加8500萬人次。美國聯邦運輸部的統計表明,僅僅今年3月份,美國人駕駛汽車的里程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10億英里。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步入小康社會的人們要圓自己的汽車夢,刺激了我國乘用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高油價的到來會對我國的汽車工業帶來什么影響呢?
一個主流的觀點認為,高油價會促進小排量轎車市場需求的增長。但是從這幾個月乘用車的銷售數據看,市場并不支持這種猜想。我國與歐美國家不同,汽車還不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面對高油價,對費用十分敏感的低端轎車用戶將放棄購車的決定,而仍然將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系統作為出行的交通工具。面對城市交通的剛性需求,在低端轎車銷量下降的同時,大、中型客車的市場需求會增加。
油價肯定會一直漲下去,這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是人們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企業可以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我們必須清醒地分析高油價這個因素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