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的南方雪災、5月的汶川震災、6月的南方水災……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CPI爬高等,使上半年國內車市遭遇了太多挑戰,但產銷總量仍繼續攀升,雙超500萬輛,全年突破1000萬輛“立等可取”?據此,業界對車市的觀感也明顯呈現出“發展論”與“拐點論”之爭的態勢。
拐點論人士認為,車市在近年持續、高速增長后,市場已接近飽和狀態,2008年國內車市已經進入拐點階段,并即將面臨“低谷”的市場危機。而發展論人士則認為,從產銷數據上看,上半年車市整體依然呈現出強勁上升的發展態勢,同比增長率仍達15%以上,放緩僅僅表現在增幅上。上半年的市場形勢仍是中國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常態表現。
發展論、拐點論,到底誰“寫真”年內車市?各汽車廠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回顧上半年,車市仍不乏亮點;展望下半年,市場行情依然充滿變數。
“多事之秋”量增依舊
上半年國內車市在雪災、地震、水災、鋼材上漲、原油攀升、CPI爬高等嚴峻形勢的考驗下,整體產銷量增幅有所回落,產銷增幅分別回落5.65%和4.78%。但產銷售總量仍呈攀升態勢,分別達519.96萬輛和518.22萬輛,同比增長16.71%和18.52%。乘用車(含轎車、MPV、SUV、皮卡、微型客車)產銷分別為365.31萬輛和360.90萬輛,同比增長15.97%和17.07%;商用車產銷154.65萬輛和157.32萬輛,同比增長18.48%和21.98%。乘用車市場中,轎車產銷總量分別為271.76萬輛和266.76萬輛,同比增長15.27%和16.72%;MPV產銷總量分別為10.98萬輛和11.14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量下降1.61%,銷量增長4.09%;SUV產銷總量分別為22.92萬輛和22.44萬輛,同比增長45.78%和42.01%;微型客車(交叉型乘用車)產銷總量分別為59.65萬輛和60.56萬輛,同比增長13.91%和13.81%。商用車市場上,貨車累計銷售94.66萬輛,同比增長19.28%;客車共銷售13.40萬輛,同比增長18.01%;半掛牽引車共銷售13.84萬輛,同比增長47.58%。
新款車型“密”集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約有80余款新車上市,為迎合奧運年,部分廠家還特別推出了奧運版車型,令各細分市場充滿了變數。如在3-4月份上市的新車型,有馬自達2勁翔、新伊蘭特悅動、新愛麗舍、08款凱美瑞、長安志翔、克萊斯勒-鉑銳、東風日產逍客、比亞迪F6等,其中在北京車展前后投放市場的車型就多達9款。5月份車市雖受汶川地震影響低迷了不少,但仍有新凱越、廣州豐田雅力士、中華駿捷FRV等6款新車上市,預計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新車“秀”市場,將比以往更甚一籌。

新能源車熱火“勁”燒
受高油價、環保政策等因素影響,眾多廠商紛紛意識到,在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成就,逐漸成為未來市場的競爭力之所在。尤其是國家發改委在第164批《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上,7款新能源車獲得準生證之后,國內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試水”正在飛快提速。在4月份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東風本田思域混合動力版、廣汽混合動力概念車、別克君越混合動力版等紛紛亮相,廣汽、一汽、上汽、長安、哈飛、奇瑞、比亞迪、力帆、雙環、中興、吉利等自主品牌企業的混合動力汽車上市計劃也正式對外宣布啟動。
車價調整“作為”無奈
車市在CPI居高不下、鐵礦石等原料大幅漲價、國際原油一路走高的大環境壓力下,造車和用車成本急驟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各細分行業廠商,在價格戰略層面上的整體態勢是,微型車價格上漲;小型車價格平穩;高端車價格大幅下降。雖然造車成本的上漲壓力能在供、產、銷各個環節上被部分分解,但市場鏈上各細分環節廠商的利潤空間卻大大緊縮,因此導致車價下調無望,部分車型的市場售價被迫上調亦是“無奈”之舉。價格在各品牌市場戰略中的無奈“作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了車市產銷量及增速比放緩。悲觀者甚至認為,汽車市場將徹底告別降價年代,且隨著燃油價格的持續攀升,消費者持幣待購之勢日盛,產品積壓現象正日趨嚴峻。
產業新政“導引”趨向
每年車市總會出臺一系列新政以規范市場或發展環境,今年亦如此。國內首次制定的檢測車內空氣污染的標準──《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以及國家質檢總局和公安部聯合下發的、明確規定進口機動車的車輛識別代號(VIN)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道路車輛識別代號(VIN)》要求的《對進口機動車車輛識別代號(VIN)實施入境驗證管理的公告》,于3月1日正式實施,后者旨在從源頭上堵住“水貨車”。此外,《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國Ⅲ排放標準》、《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等也相繼頒布并逐步實施。開征燃油稅也有望年內定音。這一系列產業新政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將“導引”中國車市未來的發展動向,但能否規避拐點仍需拭目以待。
產銷目標難言“輕松”
2008年各品牌廠商產銷目標相對于上年度增幅較大,但上半年大多數廠商的產銷目標紛紛“跳水”,目前均將希望寄托在下半年。然而,由于不同汽車廠商所面臨的市場處境、挑戰和壓力不盡相同,對下半年的車市觀感更是差異有別。

業內認為,下半年車市依然充滿變數,由于7、8、9月是產業傳統淡季,再加上因奧運會導致消費者注意力的集體轉移,各廠商要完成全年產銷目標,只能在第四季度“備水一戰”了。據記者了解,不少汽車廠商負責人已明確表示,為了完成年度目標,下半年將會展開一系列大規模的優惠助銷熱潮,第四季度尤其值得期待,在上半年市場緊縮的影響下,如年度計劃不調整,降價亦是預料之中的助銷手段。當然,也有部分企業人士表示,為了保證其利潤空間,寧可放棄年度目標,也不降價賺吆喝,反而寄望同一細分市場某廠商開漲價之先河。還有企業樂觀認為,車市經過上半年的動蕩后,下半年將趨于平靜,汽車消費也將趨于常態,整體產銷將趨于平穩增長,且仍堅信全年車市產銷總量會突破1000萬輛。
但據記者了解,絕大部分汽車廠家并未受“發展論”與“拐點論”觀感之影響,至今并無下調今年產銷目標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