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前段時間,幾家經銷商聯合向商務部機電產業司舉報,反映某廠家壓貨嚴重,導致他們庫存大量增加,經營出現嚴重的困難。商務部機電產業司對該廠家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申領亮了“紅燈”,暫停許可證申領。
在汽車廠家布局的銷售網絡鏈條上,所有的話語權和市場主導權始終掌握在廠家手里,我造什么你賣什么,讓你怎么賣就怎么賣;而不是什么好賣我賣什么,以我為主決定經營策略。這樣的廠商關系,讓汽車經銷業籠罩在計劃經濟的陰影之下,而且經銷商永遠處于“弱勢群體”,“看臉色”做事讓經銷商非常壓抑和郁悶,他們一直在尋找一種利益平衡點,和廠家巧妙地進行博弈。
特別是每年歲末,廠家把所有的壓力都轉嫁給了經銷商,要求經銷商不能突破其制定的最低價格去促銷,一旦經銷商沒有按照廠家的意圖進行市場推廣,特別是銷量沒有達到廠家的需求,經銷商的銷售代理權就可能面臨危險,廠家將在來年重新發展新的網絡。
難道經銷商就這樣被動下去嗎?這些明明不合理的現象要一直持續嗎?或許《反壟斷法》的出臺是改變這個現狀的一個很好的契機。《反壟斷法》可以說是汽車經銷商的一把權益之劍,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經銷商有沒有勇氣拿起這把劍,因為這有可能也會傷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