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航決心做大做強汽車業務,而微車是其做大做強的關鍵。
7月25日,昌河重組敲定:根據母公司中航科工的整體計劃,昌河將就此退出汽車業,全面轉型航空機電產業。
最新消息表明,昌河汽車資產將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稱新中航)接手,為補上差價,昌河將向新中航定向增發9000萬股股份,作價4.66億元。
汽車產業是新中航集團確定的支柱產業之一,本次重組就是新中航在汽車產業發展戰略重要一環,資產重組完成后,昌河汽車資產將直屬于新中航集團,中航集團將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昌河汽車實質性的支持。
新中航的盤算
面對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壓力,新中航將以何種策略帶領昌河汽車走出一條做強汽車業的道路?
2008年6月26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籌備組副組長、中國航空工業第二次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譚瑞松正式向外界宣布:即將成立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作為中國大型制造業集團,大力發展汽車產業的決心和信心不會改變。
“我們將同步規劃航空、汽車兩大主業,近期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汽車產業傾斜,同時創新體制和機制,舉集團全力發展汽車產業,把中國航空汽車產業做強、做大,在全國汽車行業占據重要的地位,昌河汽車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譚瑞松說。
從市場格局來看,新中航做大汽車業可以走整合自有汽車產業的道路。
同樣是中航科工下的整車企業,哈飛的實力明顯要比昌河高出一截。而為了重新尋找定位,中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新中航籌備組已經決定,將把哈飛從中航科工系統中抽調出來。同樣放到新中航直屬的汽車事業部中,在完成整合后,哈飛的品牌以及擁有的供應、生產和銷售組織體系變化不大。
昌河似乎可以找到一個更適合國內政策導向的發展之路,即走和其他企業聯合的道路。而擺在面前的同門哈飛汽車也就成了此次聯合的首選。新中航欲做大汽車業,整合旗下企業成為一個經濟且可行的舉措。
但據新中航內部人士透露,新中航在支持“南北汽車”共同發展的策略中,為避免兩者汽車業務的重合,可能會對業務內容進行調整。“這種調整是否合二為一,目前還沒有定論。”
沖擊微客市場現有格局
新中航一方面整合自身汽車資源,另一方面還將定位汽車業主攻市場。從國內微車市場前景和昌河汽車在微車領域的實力來看,昌河汽車“重操舊業”,主攻微車市場似乎成為明智之舉。
國內微客市場保持良好勢頭,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5.8%。長安和上汽通用五菱的新品增長均較突出。其中五菱起到決定性作用,6月份五菱銷量達到4.4萬輛,季節性下滑速度慢于2007年的6月。1-6月長安微車累計銷量達到21.5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左右,其中主力產品長安之星2銷量突破7萬輛,與去年全年銷量相當。6月中旬剛上市的大微客長安之星S460也達到1000輛左右。
同時,在微車領域昌河汽車也具備一定的有所作為的實力。昌河汽車過去曾經有六年是全國銷量第一,微車最高市場占有率達到40%左右。
來自昌河汽車的消息顯示,今年上半年昌河汽車的微車(微客和微轎)實現銷量5.37萬輛,同比去年的3.97萬輛增長35.26%,微客銷量2.01萬輛,同比增長22.1%。從昌河微車的業績來看,它具備在此領域大有作為的實力。
在新中航看來,哈飛與昌河整合到一起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挑戰長安汽車在國內微型車市場的地位,對于新中航做大做強汽車業的整體規劃非常關鍵,因此二者的整合是大勢所趨。
有媒體認為,這種整合不一定涉及到并購或者吞并,因為昌河和哈飛本來就隸屬于一個集團,無論組織形式是怎樣的,整合的要點是讓哈飛與昌河建立統一的研發體系、統一的營銷網絡、統一的零部件配套體系。
“如果昌河、哈飛能夠聯手挺進微車市場,這勢必會帶來國內微車市場格局的變動。”業內人士則認為新中航要想做大做強汽車業務,不能各自為政,一定要停止內耗,形成合力。
“現在的新中航需要的是一種強勢的執行力。有一種可能是存在的,新中航成立一個新的汽車公司,采用全新的品牌,將昌河與哈飛納入旗下,這樣做需要足夠的魄力。”新中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