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鈴木splash會是救世主?
3年前的9月,年過古稀的鈴木汽車社長鈴木修曾率領17人的團隊,參加昌河在九江的發動機工廠落成典禮,在5天時間里,他不辭辛苦地造訪了昌河汽車九江、景德鎮,合肥三個基地。今年9月,他再次來到中國,卻沒有去昌河。
今年對昌河汽車來說是動蕩的一年。虧損近2個億,每股凈資產直線下降,這個曾經的微車領域的領先者其銷量不足4萬輛(不包括昌河鈴木)。隨著中航集團組建“新中航”,并表示要繼續做大做強汽車業務,原本可能被剝離出中航系的昌河,在置換出上市公司ST昌河的汽車資產之后留在了中航的大版圖內。到目前為止,中航集團并未拿出系統的“拯救”昌河汽車的計劃,媒體方面也傳出了鈴木方面可能要“拋棄”昌河的傳聞。
事實上,昌河鈴木今年的銷量也只有區區幾萬輛,不到上汽通用五菱銷量的十分之一。這個數字難免使在中國微型車領域耕耘多年的鈴木方面感到尷尬。昌河鈴木的主力車型利亞納問世3年了,一開始的高定價使它沒能一炮而紅,2007年又遭遇召回事件,這款在美國市場頗受好評的小車一直徘徊在國內同級車市場的邊緣。
顯然,昌河需要新鮮血液。6月,鈴木的新車splash確定2010年落戶九江,有觀察家把這視為鈴木和昌河關系仍然牢靠的象征,而另一些人則開始為昌河汽車如何捱過新車來臨前的日子而擔心了。
長安鈴木 還有擴產的必要?
和昌河鈴木相比,長安鈴木的日子要好過一些,前10個月銷售量超過11萬,是為數不多的在車市遇冷的情況下,取得成績的汽車廠家。目前,長安鈴木的產能是20萬輛,如果后兩個月銷售平穩,長安鈴木的銷售將可能突破13萬輛,產能利用率達到70%。
就此,急切想要實現區域汽車產量目標的重慶政府方面認為,長安鈴木應該著手興建二工廠。但是,鈴木方面卻不這么認為。
9月初,菲亞特和鈴木初步達成協議,鈴木將為菲亞特代工生產一款和SX4無甚差別的車型。顯然,鈴木認為重慶現有的產能利用率還不高,而短期內即使的銷售劇增也不會帶來產能危機。
鈴木的看法是有緣由的,從2003年以來長安鈴木的銷量一直在10萬輛左右浮動,在獲得了雨燕和SX4兩款全球同步戰略車之后,這樣的銷量也難說是一個輝煌的成績。
2001年,長安和福特攜手之后,鈴木的中心曾一度向昌河轉移,但昌河“扶不起的阿斗”的疲軟表現顯然使鈴木又回首長安。
10月,在訪問長安鈴木的某次會議上,面對重慶方面興建二工廠的動議,鈴木修說:“我剛去長安鈴木工廠看了,現在長安鈴木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比如大量用手工操作的地方可以改成自動化,這樣也能進一步擴大產量。”這是不是意味著鈴木也并不想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長安鈴木身上?
鈴木無力支撐兩個伙伴?
進入中國的日本汽車企業豐田、本田都有兩個合資伙伴,為何鈴木的局面如此東支西綴?
記者在鈴木的全球主頁調查了一下鈴木的產品線。除了國內已有的車型,鈴木未引進的車型除去一些和雨燕類似的微型車外,不是SUV,就是APV(鈴木的單廂車),沒有拿得出手的三廂轎車產品。這可能是導致鈴木難以兼顧兩個伙伴的一個原因。
今年的巴黎車展,鈴木在推出全新奧拓的同時,推出了一款名為Kizashi的概念大型轎車。鈴木要拓寬產品線?鈴木專注微車的歷史將從此改變?
等待鈴木把轎車拿到中國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更現實的方法是并網。9月,鈴木中國總經理橋本俊明向媒體表示:“懸掛統一標識的車,都可以在所有渠道銷售。”按照計劃,今年年底要實現昌河鈴木、長安鈴木和鈴木進口車共同經銷店達到75家的目標,而明年的計劃是100家。
抱成團就一定會暖和?奧迪的并網計劃達到了這個效果,鈴木的并網計劃是三方并網,難度要大于奧迪,它將會取得怎樣的收獲尚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