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地位作用、任務、內容、原則方法等方面做了精辟論述,還就大學生和未成年人等重點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深刻闡述,極大地豐富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從科學發展觀成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宏觀層面及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容的中觀層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導,可以發現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8)11-0177-03
胡錦濤同志作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先后在各種不同場合就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地位作用、工作任務、內容要求、原則方法等方面做了許多精辟的理論論述,還就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過專門系統的理論闡述,極大地豐富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一是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的豐富發展。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從一開始就是處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指導下的,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發展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也隨之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處在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新的指導思想,又一次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此后,胡錦濤同志多次重申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地位。他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1]“是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引”,[2]要“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宣傳思想工作”。[3]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后,我們黨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胡錦濤同志進一步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4]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5]這無疑也就確立了科學發展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地位和統領作用。
二是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高度重視。“生命線”、“中心環節”、“重要政治優勢”是歷代領導核心對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中地位和作用的界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胡錦濤同志多次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需要,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需要。”[6]黨的十七大召開后,胡錦濤同志又進一步強調了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他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宣傳思想工作擔負著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務,擔負著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使命。”[7]胡錦濤同志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地位作用的重要論述和思想觀點是對“生命線”地位和“中心環節”作用的堅持和發展,充分肯定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
三是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具體設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其必然要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承擔起重要的工作任務。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后,胡錦濤同志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務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要“堅持把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作為宣傳思想戰線的中心工作”,[8]具體要做到,“廣泛深入地宣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全面準確地宣傳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各項方針政策”,“著力營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全社會牢固樹立和真正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引導干部群眾增強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推進改革過程中的宣傳輿論工作”。[9]新的工作任務的設定,使得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跟上服務于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的步伐,有力地駁斥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過時論”、“無能論”的錯誤觀點。
四是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方法的探索。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具體開展時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它能夠規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胡錦濤同志結合新的形勢發展和現實要求,在賦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原則以新氣息的同時,還提出了一些具有新時期鮮明特色的新原則。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的,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10]李長春同志指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11]“思想政治工作‘三貼近’,就要把繼承和創新結合起來,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多用疏導的方法、群眾參與的方法、發揚民主的方法。”[12]“三貼近”原則是“以人為本”的具體化,是落實“以人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路徑。正確的方針原則確定之后,科學的方法就是關鍵了。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為實現特定的任務目標、解決工作過程中各種矛盾而采用的工作渠道和工作方法。胡錦濤同志還對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了新的探索。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生產生活實際,“善于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搞好宣傳教育”。[13]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14]
五是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新闡釋。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但由于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任務和目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及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在繼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傳統內容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的拓展。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深入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教育和國情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15]還精辟概括了新形勢下要著力弘揚和培育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主要內容,即“倡導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于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16]
六是對重點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別關注。相對于廣大人民群眾而言,黨員干部是思想覺悟、政治素養、道德品質等比較高的一部分群體,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他們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黨員干部自身的特殊身份和肩負的重要使命,決定了他們也必須經常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才能夠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在開展工作時才能夠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黨的歷代領導核心都非常重視黨員干部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黨的十六大召開不久后,胡錦濤同志就帶領中央書記處同志到西柏坡進行學習考察,并號召全黨同志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此后,胡錦濤同志又提出了領導干部必須增強的“三種意識”: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進一步增強公仆意識,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起八種良好風氣,即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這些重要理論觀點和舉措,極大地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覺悟、思想道德境界,對廣大群眾而言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則。胡錦濤同志還特別重視領導干部的理論學習,建立了經常學習制度。他指出,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首先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興起后,胡錦濤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尤其是要學在前面、用在前面,不僅要做持久學習、深入學習的模范,而且要成為學以致用、學有所成的模范”,“著力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問題”,“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17]科學發展觀提出后,他又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都要自覺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18]此外,胡錦濤還非常重視推動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部署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重大戰略活動。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群體的特殊重要地位決定了其被黨和國家關注的重要程度。胡錦濤同志深刻地闡述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這對于確保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19]構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即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三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還提出了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的重要原則:一是堅持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本,德智體美以德育為先;二是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三是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四是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五是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六是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
未成年人同大學生一樣,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非常關注的對象。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也深刻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對于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20]還明確提出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所要達到的目標,即要“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熱愛祖國、決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全部力量的堅定信念,樹立起自強不息、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樹立起與時俱進、昂揚向上、勇于創新的開拓意識,努力成為祖國現代化事業發展的強大后備軍”。[21]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要求,即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著力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努力培育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團隊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誠信觀念。總之,胡錦濤同志關于大學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觀點,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這兩個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針。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屬于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可以從科學發展觀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指導思想的重要地位,還可以從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看出。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從來都是黨的全部工作中一條重要戰線,也是滲透于國家各項事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中處于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它的開展必然是在黨的重要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無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實現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了更直接、更具體的思想指導。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屬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講,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理論和實踐活動中做出的大量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些重要的命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的重要內容,為我們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和理論總結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列寧和斯大林在長期斗爭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論述,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屬于列寧主義理論中的重要內容。我們黨的歷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許多豐富論述和精辟論斷,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運用和發展,分別屬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實踐的發展為理論建設注入強大活力,黨的理論創造力大大增強,理論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這些重大理論成果有指導社會建設和發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有指導黨的建設和發展的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和黨的先進性建設思想,還有指導農村建設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思想,還有指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和諧文化思想等等。其中,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理論,在黨的這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中處于核心和統領地位,黨的其他方面的理論成果都是科學發展觀在具體領域和具體戰線的運用和展開。從這層意義上講,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應該是科學發展觀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和思想政治戰線的運用和展開,是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產物,應該屬于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不僅如此,我們從科學發展觀的豐富理論內容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具體指導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屬于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個理論體系,它的內容涉及到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人的發展等諸多方面。也就是說,科學發展觀不只是關于經濟發展的理論,而且還是關于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理論,要求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在發展時都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事業,它也存在著一個不斷改進和發展的問題。黨的十六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方針、地位作用、工作任務、原則方法、主要內容和重點教育對象等諸多方面的理論闡述和思想觀點,實質上都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實現自身的人本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科學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也應該屬于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視野范圍,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我們黨正面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艱巨繁重的任務,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成果,不僅對豐富和發展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寶庫和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2][3][5][11][12][17][18]荊惠民.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14]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8][9][10][13[15][16]胡錦濤.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宣傳思想工作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和強大輿論力量[N].人民日報,2003-12-08.
[7]胡錦濤.扎扎實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思想文化保證[N].人民日報,2008-01-23.
[19][20][2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仝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