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暴漲對我國的石油戰略安全構成了威脅,洋浦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保稅港區所享有的優惠的海關、外匯、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成為組建石油期貨交易所的理想場所。本文對成立洋浦石油期貨交易所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石油戰略;期貨;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11-0035-03
一、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是保證我國戰略安全的必然選擇
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且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35%以上,近期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屢創新高,加重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負擔,摩根斯坦利的研究表明,布倫特原油(Brent)價格每上漲l美元/桶,中國的GDP將損失0.06%。[1]由此可見,不斷上漲的高油價已嚴重威脅到我國的戰略安全。而石油期貨由于具有以下功能,必將成為我國安全戰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1.價格發現。石油價格歸根結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石油期貨市場匯集了大量的經營者、生產者、投機者,在公平的規則下對石油標準合約進行競爭性交易,可以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
2.規避風險。石油價格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套期保值,根據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變動情況,決定臨近實物交割時的操作方式,若盈利則對沖平倉,若虧損則實物交割。從而將不確定風險轉移,分散給風險偏好者,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3.參與國際定價。發展中國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建立能夠反映我國自身市場需求、代表我國國家利益的石油計價體系,才能爭取石油定價話語權。當前,以期貨價格作為世界大宗商品的定價基準,已經成為世界通行的游戲規則。現代市場競爭的核心是規則制定權的競爭,誰擁有了規則制定權,誰就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這一點可以從石油期貨的發展史中看得很清楚。
二、在洋浦建立石油期貨交易所的優勢
1.洋浦將建成我國南方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儲備基地,作為石油期貨交易所的指定交割庫有無可比擬的地利優勢。由于國際上期貨市場往往引導現貨市場價格,因此世界上大的現貨交割地通常靠近主要的期貨市場。但是當前上海燃料油期貨的交割油庫距離較遠,大多數在廣東地區,如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湛江油庫、廣州發展碧辟油品有限公司油庫、珠海中燃油庫、廣東南華石油有限公司西基油庫等,不利于期貨產品到期后的交割。[2]
在洋浦建立石油期貨交易所,則有相應的地利優勢。洋浦開發區所在的洋浦半島面積為350多平方公里,臨海陸域平緩,深水岸線約50公里,可建1至30萬噸級碼頭泊位80多個,是環北部灣地區建立樞紐港的最佳選擇,現已建成中國南部唯一的30萬噸級原油碼頭。同時,洋浦也是距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區域最近的天然避風深水良港,1000萬噸立方石油商業儲備基地建設項目已談成,2007年的油品進出港量達到1500萬噸。[3]
2.洋浦作為期貨交易所的指定交割庫還有明顯的交易品種優勢。當前我國石油期貨交易品種只有燃料油期貨,而國際上普遍交易的期貨品種還有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石油瀝青和液化石油氣等。洋浦經過多年建設,目前除了800萬噸煉油項目已經投產外,已建成的有10萬噸苯乙烯等項目;準備動工的有60萬噸PX等項目。此外,洋浦100萬噸乙烯項目將列入國家“十一五”計劃,300萬噸LNG儲備已進入前期工作。[4]
3.洋浦保稅港區的優惠政策有利于發展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性原油期貨市場。對于原油期貨,基于國際國內原油現貨市場的現實,筆者認為我國的戰略目標應是發展一個國際性原油期貨市場。基本思路應是美元報價、凈價交易、保稅交割,即遵循原油交易和結算的國際慣例,采用美元報價結算,以利于將來發展成為一個能被普遍認可的國際性原油基準價格,從而形成與WTI和Brent相互影響的格局。交易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的含義完全一致,是商品本身的價格,不含關稅、增值稅等稅,即凈價,同時采用保稅油庫境內關外、離岸交割方式,以利于國內和國際投資者廣泛、平等地參與交易和交割,從而促進原油儲運、物流和安全供應體系的建設,形成一個真實反映中國及亞太周邊地區原油市場供需狀況的價格信號。
洋浦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我國第四個保稅港區。保稅港區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享有當前最優惠的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稅收等方面的政策。主要政策有:一是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這一政策有利于發揮港區的國際中轉功能和配送功能。二是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這一政策可使港區成為國際轉口貿易的平臺。三是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這一政策可使港區成為國際轉口貿易的平臺,發展國際采購功能,并有效推動運輸物流、交易市場、金融保險等高端服務業發展。四是實行相對寬松的外匯管理。五是實施便攜的口岸通關措施。以上各項優惠政策都滿足建立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石油期貨交易所的要求。
4.在洋浦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能有效防止地域之間價格差異導致的走私行為。由于石油期貨交易將產生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石油價格,期貨交易所所在地油價必將與全國其它地區油價有差異,由此將誘導不法分子在不同地區之間的無風險套利的走私行為,擾亂國內的石油市場。海南是全國最早征收燃油稅的省份,且這些年來對走私油的打擊力度非常大,在石油市場的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海南島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有效打擊石油走私。
三、在洋浦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的路徑選擇
1.在海南島內試驗石油市場機制改革。受目前石油流通體制的制約,我國建設成品油和原油期貨市場首要的障礙就是行政性壟斷造成的市場主體競爭不足。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我國在2004年底開放社會資本進入油品零售市場,2006年底對外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這些舉措增加了成品油來源,促進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Shell、BP等跨國石油公司通過與中石化、中石油、中化合資早已進入了零售領域,部分民營石油企業也已經獲得了批發資格。[5]但從原油進口到陸上勘探開發、采油煉油、成品油批發及零售等各個領域的寡頭壟斷格局并未發生本質改變,無論在產業鏈上游還是中下游,都處于高度集中的寡頭壟斷市場結構狀態,民營企業的市場份額很小。在海南島內試驗石油市場機制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在海南注冊的企業放松進出口管制,打破石油供應方的寡頭壟斷;吸引外資企業、鼓勵民營企業投資石油行業,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促進有效競爭,在戰略石油儲備建設和管理中引入民間投資者,并逐步放開兩大集團對主要煉化企業的控制權,由市場來形成原油、成品油價格。逐步形成規范、有序、公正、透明的市場規則,力爭以完整的市場規則來規范放開后的石油市場,并在相互磨合中使其盡快成長和完善起來。
2.增強海南島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聯動性,完成與國際石油價格的真正接軌。當前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差距較大、對國際市場的反應滯后期較長。自從1998年石油定價機制改革以來,國產原油的基準價格由國家發改委根據上月國際市場上相近品質原油的離岸價加關稅確定,這就導致了國內原油定價滯后于國際市場價格的現狀。而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只有當紐約、新加坡、鹿特丹3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上漲幅度超過8%時,國家發改委才會在3地加權價格的基礎上加運費制定出國內成品油零售的中準價,而出廠價格、批發價格和實際零售價格均由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兩大集團根據市場交易的實際情況和中準價自主決定,這就導致成品油價亦滯后于國際市場油價的變動。
在海南島內建立由市場競爭形成國內石油價格的定價體制,在目前條件的制約下,近期改革的重點應是進一步完善石油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的接軌制度,加強二者聯動性,更全面地反映國際市場的動態變化情況,從而糾正貿易方向,確保國民經濟平穩運行。首先應考慮適時調整國內原油的掛靠油種,根據石油市場的國際一體化趨勢,應放棄由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油價加權平均的做法,改用紐約WTI、鹿特丹和英國Brent三價加權平均,使加權價格能更充分地反映國際油價水平。其次應逐步縮短國內石油價格調整的滯后期,將目前按月或數月調整逐步改為按半月、按旬、按周調整,最終實現滯后油價向實時油價的轉變。
3.在海南島或洋浦保稅港區的范圍內進行開放資本項目管制的試點。由于擬議中的石油期貨將以美元計價,我國目前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也是現階段我國企業和國外投資者參與海南石油期貨交易難以逾越的主要障礙。因此,在海南期貨交易所成立初期,石油期貨的參與者應限于QFII、QDII、有石油進出口權的企業、石油生產企業、國內用油大戶,這些參與者都有一定的在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的經驗,在管理層對石油期貨交易積累一定經驗后再逐步對其他投資者放開。
當前,應借鑒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展燃料油期貨的經驗,早日完成原油期貨的市場運作模式、交易標的選擇、合約設計、交易規則等工作,并就相關政策問題與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以創造原油期貨市場的政策條件和市場環境,爭取早日上市交易。■
參考文獻:
[1] 韓萌.國際油價飆升下的中國能源戰略舉措[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7,(5).
[2] 羅靜,孫攀峰.國際石油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互動關系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7,(11).
[3][4]姜斯憲副省長在設立海南洋浦保稅港區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Z].2007年10月11日.
[5] 唐衍偉,黃運成,楊婕.中國石油進口參與國際定價的現狀、趨勢及策略分析[J].資源科學,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