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有報道說,越來越多的白領面對金融危機,開始潛心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王府井書店也證實,近段時間《資本論》銷量明顯上漲。近日又爆出章子怡要代言《資本論》的消息,難不成章子怡也是馬克思的粉絲?
忍不住有點感謝這一場金融危機了,它使人們不得不放慢疾行的腳步,它使人們不得不讓浮躁的心靈安靜下來,重新討論一些略顯古舊的經濟和社會話題。就在各國政府因救市忙得焦頭爛額之際,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馬克思和他的《資本論》悄悄地在歐洲及各國風行起來,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成了馬克思的粉絲。
在柏林,《資本論》今年銷量是1990年銷量的100倍。有媒體開玩笑稱,如果馬克思在世,《資本論》的版稅能讓他輕松步入福布斯富豪榜。德國財政部長公開對媒體表示贊同馬克思的部分觀點,法國總統薩科齊也被人發現在翻閱馬克思著作,甚至連羅馬教皇也忘記了馬克思是主張無神論的,稱贊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具有“絕佳的分析技巧”。歐洲書商預測,《資本論》會成為今年圣誕節的最佳禮物。
從少年時代起,我就是馬克思忠實的粉絲,20歲不到就把父親書架上的一些馬克思的書,囫圇吞棗、半懂不懂地翻閱了一遍。直到今天,我的大多數經濟觀還來源于馬克思,比起那些信奉哈耶克或熊比特的人要“保守”得多。我理解的馬克思,是主張經濟自由的,所不同的是,他同時也強調了政府干預的重要。尤其對金融市場,馬克思認為周期是資本主義先天的病癥,雖然也能自我調節,但要真正做到完全免疫是不可能的。這也是馬克思強調資本主義具有自我毀滅能力的理由之一。
即使今天,我每年都會把《共產黨宣言》翻出來讀讀。對一個不到30歲的人,能寫出這樣一部有預見性的作品,我常常嘆為觀止。他在1848年,就預言了今天的全球化:“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 他預言:“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并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在談到資產階級時他說:“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而這一切,正在活生生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因為馬克思的出現,在20世紀的很多時間里,人們都在等待資本主義的崩潰,有的國家因此膽顫心驚,有的國家卻在歡呼期盼。然而馬克思不是占星術士,他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當所有人把資本主義看作一種必然時,只有他,把資本主義作為一種體制在思考。他一生都在研究資本主義的真相,也在研究資本主義的動力。因為他的發現太有震撼力了,所以他一直被很多歐洲國家視為不受歡迎的人。
雖然后來很多人,在利用他的聲望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但是并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這些人借用他的名義說謊或制造虛假的希望,但是并未減損馬克思作為思想家的魅力。
然而,在馬克思去世的100多年后,經濟危機又來了,而且這一次來得是如此深重和慘烈。馬克思一直認為,一旦資本主義想躲過生產而狂熱地賺錢時,就會陷入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一定理再次在21世紀兌現。這是個經濟統領政治的世紀,而不像20世紀那樣是政治主宰經濟。這個時候,能重新思考一下馬克思或成為馬克思的粉絲,也許會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含義。
有人說馬克思是會笑到最后的人,但我相信,如果馬克思活著,他是一定不會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