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進程的加快,文化作為一種城市軟實力,日益成為增強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認知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軟實力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特色優勢、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綜合競爭
力,已成為湖南省株洲市加快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任務。
一、充分認識增強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軟實力是相對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硬實力”而言的,包括意識形態、人文精神、道德水準、制度環境、法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力、吸引力、親和力和凝聚力,軟實力的核心是文化實力。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株洲文化軟實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市委提出建設“文化提升”戰略以來,株洲市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株洲精神日益彰顯,人文環境日漸形成
以“團結務實、敢為人先”為鮮明特征的株洲人文精神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和動力作用日益彰顯。近年來,株洲連續開展了“項目建設年”“環境建設年”“讀書月”等等一系列活動,重在改善株洲人文環境氛圍,激發創業者的創業熱情。
2、文化設施較大改善,文化設施逐步完善
經過1995年到1997年的文化站三年創建,株洲市的文化設施有了較大改善,基層文化網絡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末,全市有群眾藝術館5個,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5個,劇院影劇院10個,為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3、文化市場發展迅猛,管理隊伍不斷加強
株洲市文化市場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一個包括演出、電影、娛樂、音像、圖書、藝術培訓等10大門類30多個項目的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布局相對合理、投資主體和消費層次多元化的文化市場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同時,加大了文化市場重點領域的整治力度。
4、文化產業規模擴大,文化產業特色明顯
近年來,株洲市文化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全市文化經營和服務單位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截至2007年底,全市文化系統審批管理的文化經營單位1816家。文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特色明顯。到目前為止,株洲市大體形成了株洲書城、株洲書畫大市場、七一路與濱江廣場KTV三大板塊。
5、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文化領域逐漸擴大
2002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與企業聯姻(千金公司),投資3000萬元對原株洲電影院進行改制改造。2007年,千金文化廣場的放映收入達到600多萬元(2002年前全市的放映收入只有60多萬元),被評為湖南省唯一一家全國五星級電影院,國家廣電總局稱之為“千金模式”在全國推廣。同時,引進2億多元對原紅旗電影院、天橋影劇院、人民電影院等進行了提質改造,全市投資最大的文化產業項目(投資額達1.2億元)——株洲影劇院改造工程已于
去年底奠基,現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
三、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可否認,近年來株洲市在文化大市建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文化軟實力有了明顯提升。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文化提升”戰略與“兩型社會”建設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思想觀念落后,與文化軟實力建設不相適應。當前,認識上主要存在重硬輕軟、重形式輕實效、重眼前輕長遠、重城區輕農村四種不良傾向。
2、文化發展水平不高,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株洲市經濟總量處于全省中上水平,但文化發展與經濟同等發達程度的地市相比,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株洲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失調
改革開放以后,株洲經濟發展迅速,進入全省先進行列。但遇到了文化軟實力的窘境,株洲實際使用外資、海外游客人數、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失業保險人數、高校數量、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和文化產業等方面在全省均位列中下游。這種“硬”“軟”不平衡、不協調的發展模式,顯然不是構建“和諧社會”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那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相稱、“硬件”與“軟件”協調的“雙贏”呢?這就需要觀念、體制、制度、人才等方面的保障!
四、因地制宜,不斷提升株洲文化軟實力
1、進一步完善文化發展目標
軟實力可塑造人們對社會利益的共識,影響人們對社會利益的判斷和界定,決定人們對社會利益追求的行為模式。一要提高公民的精神素質,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和諧有序、共同前進的良好氛圍,培育文明道德風尚。二要加大公共財政和社會力量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支持力度。
2、進一步培育人文素養
實施“文化提升”戰略,最核心的是要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最基礎的是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最關鍵的是要壯大文化產業,最基本的是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最迫切的是要完善文化法規。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推進“文化提升”戰略。二要大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三要大力弘揚城市人文精神。
3、進一步發展壯大文化事業
一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二要全面繁榮文化事業,不斷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三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建設區域人才高地。四要大力發展和繁榮農村文化。
4、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一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同時,要大力鼓勵民辦文化,培育一批特色民營文化企業。二要建立和完善有效市場配置機制,從而實現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三要轉變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建立和健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四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株洲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5、進一步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株洲文化古老而悠久,文物遺存豐富,民俗民風多姿多彩。怎樣開發、運用這一寶貴的文化財富,為區域的現代化作出貢獻,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一項重要使命。要重點加強炎帝陵、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舊址、南宋古城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堅持“保護為主、充分利用”的原則,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作者單位:湖南省株洲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