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鄧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十二歲的羅本有什么秘密呢?
商店櫥窗里的那樣東西讓十二歲的羅本怦然心動。只是這樣東西要200盧比。200盧比差不多是他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費呢。
羅本知道他不能向爸爸要這筆錢。爸爸靠捕魚養活全家,掙錢非常不易。媽媽為了讓五個孩子有衣穿、有飯吃,恨不得把爸爸掙的每一個盧比都當兩個盧比用。
他走進商店,對店主說:“我的錢暫時不夠,你能不能將這樣東西為我留一段時間呢?”
“行,”店主笑了,“這一帶的人一般不會花這么多錢買這樣的東西。我想我可以為你留一段時間。”
羅本禮貌地道了謝,然后走出商店。和煦的風輕撫著他的臉,他感到神清氣爽。他決定積攢200盧比。不過,這是一個秘密,他不想對任何人說。
一陣鐵錘的擊打聲從街對面傳進他的耳朵。他有了一個主意。
他朝聲音發出的地方走去。這是一個建筑工地,工地上有幾只掏空了的粗麻袋。這些麻袋原本是用來裝釘子的,工人用完釘子就隨手將這些麻袋丟棄掉了,而羅本知道生產釘子的工廠回收這些麻袋,四只麻袋可以換一個盧比呢。
這一天,羅本撿到了四只麻袋。他把麻袋送到了兩公里遠的生產釘子的工廠,換到了一個盧比。他高興地捏著這個盧比,哼著歌回家了。
他在他家的畜棚前看到了一只空罐頭盒。他將罐頭盒撿起來,把一盧比放了進去,然后爬上畜棚的閣樓,在一堆干草下面藏好了罐頭盒。
現在已經是晚飯時間了。爸爸還在餐桌邊整理漁網,媽媽正往桌上端飯菜。羅本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他笑瞇瞇地看著媽媽。夕陽的余暉穿過窗戶照在媽媽的身上。她臉龐清秀,慈眉善目,但大概是過度操心的緣故,兩個眼角已刻出了深深的魚尾紋。她是一家人的中心,像膠水一樣將一家人黏合在一起。媽媽勤勞能干,縫衣、燒飯、種菜、擠羊奶,從早忙到晚。盡管很累,但她卻總是顯得很幸福。她生活的目標就是讓一家人在有限的條件下過得盡可能的好。由于她精打細算,勤儉持家,他們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就這樣,羅本每天放學后都到各個工地上撿麻袋。每到假期,同學們都變著法兒開心地玩,可是他卻總是用放假的時間撿更多的麻袋。雖然他還要幫著家里除草、劈柴、擔水,做許多家務活兒,但他還是悄悄地繼續著這件秘密的事情。有時,他忙完家務準備去工地上撿麻袋時,媽媽會問他:“羅本,你去哪里?馬上就要吃晚飯了。”他總是回答:“哦,我去玩一會兒。”于是媽媽就會搖著頭說:“唉,男孩總歸是男孩,這么累了,還要出去玩。”
終于,在春意盎然的一天,羅本感到他秘密的計劃就要實現了。他爬上畜棚的閣樓,從干草堆下面找出罐頭盒,把所有的錢都倒了出來,開始數了起來。還差一個盧比。他必須在天黑前再找到四只麻袋賣掉。
當他終于撿到四只麻袋時,天快要黑了。他匆忙趕到那家工廠。負責回收麻袋的師傅正在鎖門。
“師傅,等一等,請不要關門。”他喊道。
師傅轉過身子,看到了滿臉汗水的羅本。
“明天再來吧,孩子。”
“求求你,師傅,我今天必須把這些麻袋賣掉。”
師傅聽出了他聲音中明顯的哭腔。
“孩子,你為什么急著要這一個盧比呢?”
“這是一個秘密。”
師傅接過麻袋,然后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盧比交給羅本。羅本說了一聲謝謝,一溜煙兒地跑回了家。他找出罐頭盒后,就往商店奔去。
“我有錢了。”他莊重地對店主說。
店主走向櫥窗,將羅本的寶貝取了出來。
他拂去上面的灰塵,用棕色的彩紙將它包裝好,交到了羅本的手上。
羅本蹦蹦跳跳地跑進了家,推開門,大聲對正在擦桌子的媽媽說:“媽媽,你看!”然后將這個小包裹塞進媽媽粗糙的手里。
媽媽小心翼翼地將包裹拆開。里面是一個藍色的珠寶盒。她打開盒蓋,淚水立即模糊了她的眼睛。
盒子里面是一枚心形的胸針,胸針上面刻著兩個字:母親。
這一天是媽媽的生日。
羅本的媽媽從來沒有收到過這樣的禮物。除掉結婚戒指,她沒有別的首飾。她笑了,抱住了兒子,從她眼角的魚尾紋上飛出了無比的幸福與滿足。
小小摘自《課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