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通脹對IT領域的影響

2008-12-31 00:00:00姜奇平
互聯網周刊 2008年13期

釋疑之一:是什么

通貨膨脹已在全球范圍蔓延

“通貨膨脹的攀升已在全球范圍蔓延。”這是中金公司(www.cicc.com.cn)研究部在《新興市場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對策》中傳遞的一個壞消息。

中金公司的判斷是:首先,由于中國大量進口大宗商品,中國通脹大部分是輸入型;其次,大宗商品的上漲限制了中國的經濟增速;再次,人民幣匯率將持續升值,以減輕通脹壓力。此外,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能進一步補貼能源和糧食。新興市場貨幣相對美元升值有助抑制通張。

中金公司估計,07年四季度的平均通脹率比均衡通脹率高出2.1個百分點,其中1.8個百分點來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中金公司還認為,在通脹率決定因素中,全球工業原材料價格和糧食價格為重要推動力,對07年四季度CPI總體漲幅分別貢獻0.6和O,7個百分點,國際油價和正產出缺口則分別貢獻0,4和0,3個百分點。總之,2007年下半年通脹率大幅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步伐加快。

中國總體工業利潤增長大幅下降

摩根斯坦利(www.moraanstanley.com.cn)2008年4月發布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已經呈現》報告顯示,中國總體工業利潤增長2007年平均為38%,今年2月份大幅下降到19%,上游行業盈利水平的增長被下游行業盈利水平的下降抵消。

我們很快就會在IT業發現同樣的現象。

美元貶值的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在《中國的通貨膨帳》一文中比較了中國這次通貨膨脹的不同之處。

從前的通貨膨脹是巨大的財政赤字引起的連鎖反應——這是典型的經濟過熱。而今天,中國也有巨大的商品過剩。這為抑制通貨膨脹提供了另一個手段:盡快對人民幣重新估值,通過匯率的提高來抑制進口的上升,減少對國內商品的侵害。實際上,這使多數經濟學家能夠達成一致意見:無論通貨膨脹因何引起,強勢人民幣將有助于抑制它。

中金公司具體解釋說:美元貶值使得大宗商品對美元地區以外的消費者而言更加便宜,從而增加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美元區以外的生產商以當地貨幣計算的利潤受到擠壓,因此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上行壓力。由于供給增長未能趕上需求增長,導致許多大宗商品市場庫存下降,使大宗商品價格面臨進一步上漲壓力。

隨后我們會看到,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對IT業發展,尤其是出口,產生的巨大的影響。讓我們還是先從現象看起:

IT中的戰斗機失事

波導號稱手機中的戰斗機。

這回,它栽了。

波導栽跟頭的方式,特別像戰斗機。本來貌似飛得好好的,瞬間就不行了。波導去年的這時候,還是“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領完獎后,馬上就一頭裁到地,易主他人。

波導戰斗機的失事,正好趕上全球通貨膨脹使中國企業出口受挫的當口。在大背景上,一方面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使IT企業出口本來巳薄得像一張紙的利潤,進一步打了水漂。另一方面,隨著原材料漲價,市場競爭白熱化,給企業壞事火上澆油、好事釜底抽薪。

回想EYESONMEWP燒餅漲價一周年前的2007年6月21日,波導股份公司(WWW.nbbird.com.cn)在《環球企業家》(www.gemag.com.cn)雜志與羅蘭貝格咨詢公司(www.rolandberger.com.cn)聯合主辦的“2007年度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評選”榜單中,波導公司憑借其在海外市場的快速成長位列前三名的成績,進入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

可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出口上的“出頭”,在后來的通貨膨脹中,讓波導成了椽子。不能說這次評選的標準有問題,因為這次評選主要以中國公司的國際化拓展軌跡作為主要參評指標。但仔細觀察指標,那些成份指標,恰恰都是容易受全球通貨膨脹形勢影響和左右的成份因素,例如海外經營業績、全球拓展表現、生產采購管理、全球市場營銷等。

波導在設置了如此考核標準的評選中脫穎而出,與其說它“無疑顯示了其實施以質量為核心的國際化戰略所取得的傲人佳績”,事后諸葛亮地看起來,還不如說它顯示了其在國際化戰略方面當出頭椽子,而被暴露在全球通貨膨脹面前的巨大風險。

獲獎前,波導公司經營狀況十分良好。2006年,波導保持了旺盛的出口創匯勢頭,成為國產手機中第一個累計創匯額突破10億美元的企業。

但是,剛領完獎,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2007年三季度,波導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12827.18萬元,同比下降39.33%;更驚人的是,營業利潤-24554.80萬元,同比下降1142,52%;實現凈利潤-23724.06萬元,同比下降859.26%。簡直象戰斗機一樣直線墜落。

2008年1月10日,波導戰斗機再也支撐不住,轟然一聲墜地。這一天,新紀元正式入主波導股份。波導股份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原來的波導名存實亡。股權轉讓完后,預計公司將會減少來自薩基姆公司的海外訂單,我們將再也看不到以往波導手機產品出口量和銷售收入的輝煌數字。

造成虧損的直接原因,被波導歸結為:2007年國內手機市場競爭依然激烈,海外品牌手機制造商實行渠道下沉策略,“黑手機”對市場的沖擊以及市場上各品牌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直接導致公司手機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這主要是由于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而公司新產品推出緩慢、老機型的庫存消化壓力較大,盡管公司嚴格控制成本費用,但總體效果不甚理想。

但是分析波導的財務報表,問題并不僅僅出在2007年一年。波導在總資產逐年走向下坡的同時,利潤總額增長率從2004到2007年,像過山車一樣,從-3.33%,降到-214.03%,又升到105.67%,忽然墜至一3290.67%。看起來像一架戰斗機,平著山頭飛進大霧中的山谷,接著從200米深處,爬升100米過一個山頭,忽然又一個倒栽蔥,扎進3000深的山谷。然后就是被新紀元抬著失事殘骸出來。

波導的問題,其實只是一個縮影,反映了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IT企業,跟著市場大形勢,隨波逐流的現狀。中國IT企業,尤其是出口的IT企業,由于缺乏技術缺少創新,只靠市場做買賣,因此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全球通貨膨脹影響如此之烈,與行業這種特性有關。

從波導放大到整個IT業,情況進一步顯現。通脹之下,整個IT業格局將發生什么變化

據經濟運行部門的分析,2007年,人民幣升值加快、新勞動合同法出臺、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出口退稅率調整、加工貿易管理強化等,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子信息產業加工制造的成本比較優勢。但要提請注意的是,同樣的成本上升,影響到誰,是不一樣的。

需要注意,國家信息產業主管經濟運行的權威部門透露了一個特別信息:2007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出現了不同于國民經濟走勢的趨向;2008年前四個月,行業洗牌現象加劇。

十年來,Ⅱ業一直充當國民經濟的火車頭,多數重要指標都起到大大的帶動作用。這種形勢發展到去年忽然逆轉。

綜合政府的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和2008年1~4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我們看到:工業增加值方面,2006年增速比全國工業高了5個百分點,但2007年增速與全國工業相比基本持平。出口方面,2006年增幅比全國出口高了8.5個百分點,但2007年增速與全國出口基本持平。效益方面,2006年制造業利潤增幅比全國工業低了3個百分點,到2007年二者差距擴大,達到15個百分點。投資方面,2006年增幅比全國工業高了16個百分點,但2007年增幅卻比全國工業低了8個百分點。

在這種變化背后,同時發生的是國有與民營的勢力對比耐人尋味的變化。

民營方面,2007年出現了兩大形勢變化:

一是外資環境“惡化”。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出口退稅率調整兩項政策,使全行業的游戲規則劇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來料和進料加工貿易這一塊。IT業的官員,私下流傳著一句話——得外資者得天下。這個所謂“天下”是指產值、出口和就業。大家心領神會,但誰也不對外說,是個公開的秘密。

由于來、進料加工貿易占全行業出口的85%,改變游戲規則后,外資與內資的地位頓時逆轉。以往外資各項指標大大高于內資的情況,一去不復返。但后遺癥就是IT總的發展形勢,出現了較大的起伏。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外資不甘退出歷史舞臺,采取了一明一暗的反制。

一種辦法是轉移部分投資。外資企業逐步做好撤退準備,開始轉向加大對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力度。

一種方法是外資企業將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轉為來料加工貿易和保稅區出口,以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配套成本增加的影響。

二是中小企業環境惡化。

郎賢平先生曾覺察到,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環境惡化,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中小企業抽出資金投向股市和房地產。

官方也坦承:IT業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生產經營壓力。2008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全球經濟對我國經濟影響的作用進一步顯現,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將給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業帶來生產成本和用工上的連鎖反應,以及受人民幣升值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更加嚴峻,中小企業關張停業現象將在一定時間內延續,行業洗牌現象加劇。

外資與中小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民企。它們曾經在長達10年的時間中,為IT業帶來高速增長的活力;也留下“市場換技術”失敗的遺憾。

與民退形成對照的,是國進。

電子信息產業的國有企業,發展環境得到改善。特別是隨著電信重組的完成,通信運營業國企的環境進一步優化。

據官方統計,2007年進入二季度后,全行業經濟效益開始扭轉負增長的局面,至12月底實現利稅2870億元。其中實現利潤2100億元,增長12.4%;稅收770億元,增長5.5%;二者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計算機、家用視聽設備和電子器件行業效益情況較好,利潤增速達20%以上,成為拉動全行業效益增長的主要力量。

全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完成營業收入超過10000億元,實現利稅超過500億元,出口交貨值增長20%以上,日益成為推動行業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

6月12日,中移動發布了2007年業績報告,2007年中移動運營利潤為3569.59億元,比2006年的2953.58億增長20.9%。其中,凈利潤為870.62億元,平均每天凈賺2億多(2.385億/日)。

我們可以把通貨膨脹想象成是加稅,每個人頭多攤一點,抽出來的錢投到國家想投的方向上。在中國IT業,全球通貨膨脹加國內通貨膨脹中,我們看到的事實是:民營被抽了“稅”,國企日進斗金。至于二者之間是否有某種聯系,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惠東這只麻雀

從波導這個微觀,到全國這個宏觀,我們再回到一個中觀,解剖惠東縣這個不大不小的麻雀。

惠州市信息產業居國內同類城市前列,惠東是其下的一個縣。惠東縣的小家電比較突出。2007年第三季度,僅生產經營小家電的大統營公司出口就達4286.98萬美元,同比去年同期2629萬美元增長63.07%,大大拉動了惠東的電子信息產品出口。

但光有一點并不能說明問題。從面上來說,惠東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遇到一些與全國有共性的困難。據他們反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能源和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壓力逐步加大。在全球能源和原料價格上漲的帶動下,國內部分重要原材料價格上漲,電子信息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如塑料等)價格,平均增幅約30%,這對電子產品加工業形成壓力,部分電子產品成本提高,導致企業經濟效益有所下降。

——招工困難影響企業擴大生產。據一些企業反映,招工困難是今年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一大難題,勞工缺口大,遠達不到飽和狀態。尤其缺乏高素質的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甚至有小部分小型企業因勞工不足而“有單不敢接”,從而導致企業出口額下降。

——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企業經營利潤減少。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幅已超14%。據了解,人民幣升值是影響今年(按指2008年)出口的主要原因。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出口價格相對提高,這意味著出口產品在國外價格競爭力的下降。我縣(按指惠東縣)許多電子信息企業大都以勞動密集型產品、低附加值出口產品為主,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最主要優勢是價格上的優勢。原先這些企業利潤空間就十分狹窄,因此承擔成本壓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人民幣升值直接削弱了其產品價格優勢,再加上國內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引起的生產成本提高,導致了企業經營利潤的減少,企業利潤率下降。

惠東遇到的問題,在全國比較典型,既涉及能源、原料成本提高,又涉及勞動力缺口,還涉及人民幣升值。加在一起,差不多能解釋IT業出口下滑原因的一大半。

疑問之二:為什么

除開政策因素,單就IT業自身來看,通貨膨脹的影響為什么能夠轉化為企業壓力呢?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經濟導報社、北京世經未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2008年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風險分析報告》,太平洋證券《通脹的趨勢、拐點及對企業盈利的影響》等研究,對理解通貨膨脹影響IT領域的機理十分有幫助。我們下面向大家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對通貨膨脹影響算細帳之一: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

據電子信息產業權威部門透露:全年規模以上制造業消耗標準煤1476萬噸,每萬元增加值消耗標準煤0.164噸,比上年下降1.2%,約等于國民經濟和工業平均水平的15%和7%。其中能耗排在前面的小行業分別是電子真空器件(1.13噸)、電光源(0.61噸)、印制電路板(0.38噸)、信息化學材料(0.37噸)、光纖光纜(0.36噸)。從能源產品看,電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據前四位,分別占全行業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

太平洋證券在《通脹的趨勢、拐點及對企業盈利的影響》中,對通脹影響企業盈利的現象,有一個邏輯鏈條上的梳理: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原材料與一般工業制成品的重要區別是前者的生產技術進步水平相對較低,而且供應存在剛性,所以原材料比工業制成品更容易漲價。再有原材料漲價造成的成本增加,只有少數上游企業可以通過價格轉移的方式把增加的部分轉嫁給下游部門,大部分企業只能是部分轉移,與產品買方或消費者共同承擔增加的成本,所承擔部分就侵蝕了企業利潤,加之通脹預期下,企業產銷兩旺的景氣度將下降,所以通脹對大多數企業盈利的影響都不利,其程度要視具體行業而定。

據《2008年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風險分析報告》介紹,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的上游產業主要是原材料行業,如硅、銅等。而這些原材料在我國的消費量極大,其價格的上漲已經成為企業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電力、電子行業的電線電纜需求等占據中國銅需求首位,比例高達69%。另外,工業機械設備、汽車、家電等行業也是銅需求的大戶。

中國銅市場的發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長速度。如果庫存持續下滑,則價格勢必上探歷史高點8800美元位置。銅價格的持續上漲,無疑給電子及通信產品制造產業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我國是世界集成電路的重要制造地,多晶硅的供應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到2008年,我國集成電路用多晶硅需求量1800噸,太陽能電池用至少在13200噸以上,總需求超過15000噸,屆時可能達到的產量約3000噸,供需缺口大。多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要持續到2012年。

對通貨膨脹影響算細帳之二:出廠價格一直上漲

上述研究顯示:電子行業產品出廠價格自從2002年下半年以來基本上是上升的趨勢,只是在2005年出現過小幅下降,之后又開始直線上升。2007年1~11月,全行業產品銷售成本31367.49億元,同比增長了16,37%。預計2008年電子產品價格仍將保持上漲走勢,不過上漲幅度應該會有所下降。

電子行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揚的曲線,有助于我們理解后面談到的供應商為什么叫苦連天。

對通貨膨脹影響算細帳之三:中游行業風險

《2008年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風險分析報告》認為:面對日益上漲的成本,電子產品制造業企業要想轉嫁成本,一是提價,二是產品升級。對于中游的電子元器件制造業而言,采取適當的方法可以部分消化原材料漲價的不利影響,通過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技術升級,制造成本的提高基本能夠得到轉嫁或大部分被轉嫁。而純粹處于下游的組裝型消費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由于競爭激烈,可提價空間較小,無法將成,本完全轉嫁,風險較高。

對通貨膨脹影響算細帳之四:勞動力成本上漲

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上漲是一種必然現象,是促進物價上漲的長期因素,而通貨膨脹存在的情況下實際購買力下降,勞動力價格又不得不繼續向上調整,新勞動法對此也做出具體規定。勞動力成本上升減少了企業利潤,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得不壓縮產能和勞動力的使用,這種變化引致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產量和就業的扭曲,對大多數企業經營不利,只有個別企業可能在商品價格和工資不對稱上漲的情況下獲利。

據電子信息產業權威部門統計:全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就業人數達到777萬人,其中制造業675萬人,軟件業102萬人;二者合計比上年增加了53萬人,占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5%,其中制造業新增就業人數占全國工業的比重為10%。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IT業從業人員狀況。與國有企業相比,私營企業在同等資產水平下,從業人員同比增長要高5倍左右。勞動力成本上漲對私營企業的影響,顯然要高于對國有企業的影響。

對通貨膨脹影響算細帳之五:下游行業風險分析及提示

同一項研究顯示:大部分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下游直接面對消費者,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直接決定了電子產品的消費量。從收入來看,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長,消費能力不斷提高。雖然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較快,居民收入相對有所減少,但是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控制物價的過快上漲。從長遠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下游行業對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的發展是利好的。

對通貨膨脹影響算細帳之六:市場價格下降

另據電子信息產業權威部門統計,2007年,我國主要消費類電子產品價格指數為85.2,降幅較上年增加了0.7個百分點,比全國CPI低19.6個百分點。其中微型計算機價格指數為85,筆記本價格指數80,液晶電視機價格指數78,CRT電視機價格指數為95,手機價格指數85,數碼相機80,激光視盤機價格指數96.5,音響價格指數98.5。電子信息產品價格下降平抑了物價上漲的趨勢,推動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下降0.53個百分點。

將出廠價格上升,而市場價格下降兩個情況合起來,就不難看出處于中間的企業受原料和市場兩頭擠壓,利潤下降是必然的。

總的來看,專家認為:我國電子及通訊產品制造業企業眾多,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全行業銷售利潤率為3.2%,比去年降低了0.8個百分點。另外受原材料不斷漲價因素的影響。2007年1~9月,全行業產品銷售成本18468.7億元,同比增長了22.8%,高出全行業銷售收入增幅1.5個百分點,企業間拖欠貨款的現象始終未得到緩解。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成本增加,企業又很難通過提高產品出口價格轉嫁成本,出口成本和出口量雙重受到擠壓的情況下,最終企業利潤進一步降低。2007年,國家又采取銀根緊縮政策,貸款利率不斷上調,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貸款困難,資金周轉壓力明顯增大。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必然造成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幅提高,為了規避風險,企業間的整合重組將更加頻繁。

釋疑之三:怎么辦

來自一線賣場的竊竊私語

在那位河北80后6月11日報出燒餅價格的同一天下午3點11分,IT業“采購師俱樂部”一位叫Lucy Jiang的樓主,發出了一條求救帖子:“如何應對供應商的漲價要求”。

他寫道:

在這個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的時代,幾乎天天都碰到供應商來電跟我講:原來的價格實在做不下來。而老板對漲價的訂單死活都不肯簽。很多東西都是沒有量但必須要用的東西,我夾在中間真的是不好做。

對于這樣的情況不知大家遇到沒有?遇到了怎么處理?

帖子得到了熱烈響應。

有人回答:這些問題只能,能夠壓著就壓著。反駁意見認為:供應商的對策就是,你壓可以,不給你供貨了,找其它供應商可能沒那么快。

有人調解說:如果你們的價格,已經低到供應商不能發貨了,說明價格真的很低了,可以適當地漲一點了。雙贏才是最有利的局面。

有人出主意:了解所購物品的實際價值,多家比較,結合市場行情,做出明確的判斷……

還有反向思考的:作為一名合格的采購,處理漲價或者要求供應商降價,還不如從實際出發幫助供應商降低其財務成本、制造成本、運營成本、物流成本。只有供應商的成本降低了,他才會心甘情愿地降價給你。否則,降價后隨之而來的質量下滑將是不可避免的。

這就是今天全球通脹下IT領域的一個實況片斷。供應商如何應對

全球資源(Global Sources)在網上作了一個“2007年下半年中國電子產品供應商調查報告”,更全面地反映了行業面對通貨膨脹的心態。

首先,供應商普遍對出口價格看漲。

在回答“你對未來12個月出口價格的展望是什么”這個問題時,50%的供應商回答漲價;25%的人回答降價;另有25%的人回答原地踏步。

其次,85%的供應商認為出口價格上漲幅度在10%以下。

對于出口價格增長幅度的看法,53%的供應商回答是5%;32%的供應商回答是5~10%;10%的供應商回答是10~15%;5%的供應商回答是15%。

第三,盡管存在通貨膨脹因素,較多的供應商仍對出口增長表示樂觀。當然增長幅度不能與狂飆突進的時代相比。

對未來12個月出口銷售的展望,42%的供應商認為將增長20%多;10~20%的供應商回答是增長25%;26%的供應商回答是不到10%;6%的供應商回答是原地踏步;只有1%的人認為會減少。

第四,70%的供應商擔心的是與成本相關的因素。

關于公司面臨的最困難的挑戰,37%的供應商回答是價格競爭;25%的供應商回答是設計復制或盜版;23%的供應商回答是原材料成本;10%的供應商回答是勞動力短缺;5%的供應商回答是收緊的海外標準。

第五,絕大多數供應商的對策是內部挖掘潛力,近半的供應商希望從管理人手渡過難關。

關于將采取的提高績效的最重要步驟,46%的供應商回答是提升管理系統;20%的供應商回答是減少浪費;14%的供應商回答是自動化(用來對付勞動力成本上升);12%的供應商回答是減少錯誤;8%的供應商回答是垂直整合。

我們發現,面對通貨膨脹,人們的思維仍停留在,打價格戰的階段,而很少有人思考如何回避價格戰,比如從品種多樣化、差異化,從研發投入,從產業升級等方面考慮問題。一方面說明商人考慮問題很現實,但另一方面這種情況是令人憂慮的。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IT業到底應如何應對通貨膨脹,我們需要換種思路。

讓歷史告訴未來

觀察十年的IT業,我們發現有一個隱蔽的規律:凡是按照競爭優勢的路子發展時,就蓬勃向上;凡是按照比較優勢的路子發展時,就一路下滑。當我們沖破發展中國家不適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比較優勢論時,中國創造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奇跡。而我們自滿于已有成績,缺乏創新進取時,我們的優勢轉眼就會轉化為劣勢。這次的全球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國IT打回了原形。暴露了僅靠比較優勢,越來越難以參與國際競爭的問題。

今天,勞動力價格在漲,自然資源價格在漲,金融資本包括匯率和人民幣價格對出口不利。所有比較優勢所賴以依靠的支柱,在通貨膨脹面前,都顯示出它的無力。通貨膨脹把中國的比較優勢打回了原形。不是比較優勢不重要,也不是它不起作用,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它的基礎性。如果把這種基礎性,夸大為主導性,中國就會陷入產業鏈的低端,就像我們現在這樣。

結論是,我們可能必須把競爭優勢,置于比較優勢之上來考慮。國家應該創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支持性制度,保障企業家精神的形成與產業的升級。

第一,要從產業升級的戰略規劃上,回避通貨膨脹風險。

IT產業一個鮮明的規律,就是高利潤領域,由硬件轉移向軟件,再轉移到服務。從2003年至2006年利潤變化的橫向比較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說明:左邊利潤池圖中,將正的利潤均表現為“水深”這種負值)

第二,小企業形成的產業集群為一國帶來競爭優勢。

波導、普天集團“做大做強”,在通貨膨脹面前不堪一擊,引發人們深入思考。中國IT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單靠百強企業行嗎?

通過對電子元器件產業利潤變遷過程的回顧,我們發現,長尾戰略對IT業回避價格戰,降低通貨膨脹風險,是一個創新思路,也是實踐檢驗過的真理。

分析上圖,深藍代表2003年利潤形勢,淺藍代表2006年利潤形勢。可以明顯看出兩個趨勢:

一是利潤下降。2006年這一行業利潤明顯低于2003年。

二是行業曲線形狀變為長尾。大企業比小企業利潤下降趨勢而明顯。相比之下,這個產業開始進入長尾戰略的形勢之中。這從行業長尾曲線的形成中可以得到證明。

具體來看2003年和2006年行業平均值與優秀值的變化。

從兩圖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2003年時,行業的長尾形勢還沒有形成。大企業還是行業主角,與小企業并駕齊驅。但到了2006年,大企業形勢一落千丈。行業完全成了小企業的天下,形成了明顯的行業長尾曲線和優秀長尾曲線。

據政府權威部門統計,2008年1~4月,我國電子元器件、電子專用設備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對全行業影響日益加強。受技術轉型對產業和市場因素的影響,自去年以來電子元器件等基礎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發展,1~4月電子器件、元件、專用設備制造業收入增速均超過30%,分別超過全行業平均增速14、11.9、12個百分點。從比重看,電子元器件行業共實現收入4856.8億元,占全行業比重33.1%,比同期的30.0%提高3.1個百分點。

實踐證明,順應市場潮流,推進長尾戰略,是帶領IT業走出價格戰怪圈的有效途徑。

第三,科技創新是爭上游的法寶。

我國IT企業長期重市場,輕研發,后果是附加值不高,一旦遇到像這次通貨膨脹這樣的成本壓力,就會陷入困境。

令人高興的是,這種狀況正在改變。2007年,全行業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業比例已超過6%,海爾、華為等研發投入均超過50億元。

其中華為已經轉向了依賴研發樹立競爭優勢的良性運轉軌道。

至于那些微觀上對待通貨膨脹的事情,大可交給市場自己去解決。中國的供應商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

拐點將出現在2008年下半年

目前這場來勢洶洶的通脹潮,何時會退呢?

太平洋證券在《通脹的趨勢、拐點及對企業盈利的影響》的報告中預言:CPI增長的拐點最早可能出現在2008年下半年。

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從2007年后第三季度開始采取密集的緊縮調控政策,在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調控效果才能充分顯現。

通貨膨脹早晚會過去,IT業的目標不是避過通脹就完事,它還要繼續走高。這就要求不能僅僅就事論事對待通貨膨脹,最好從通貨膨脹這場考驗中,引發一些更深遠的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网站18禁| 国产第一页亚洲|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精品99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电影|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xxx|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日韩无码黄色|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不卡无码网|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色天天综合|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九九视频|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色香蕉影院|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性爱网站|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毛片手机在线看|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成人|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色亚洲成人|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成人在线不卡|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综合天天色|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红杏AV在线无码| 黄色在线不卡|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日韩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